快訊

    劉淑惠|10個窮孩子的半下流人生:千金難買少年貧,貧窮不是原罪,卻是最好的教育

    2021-03-16 14:23 / 作者 劉淑惠

    圖片
    學校不能取代家庭的功能,卻是弱勢孩子取暖的地方。(示意圖,圖片來源/Unsplash)




    一個家庭竟有10個孩子,這是什麼樣的天文數字?



    就像韓國電影《寄生上流》中,住在地下室的金司機一家人,就算出去工作時,服裝整齊,但本質中的窮酸味道,跨過人際藩籬,直衝腦門,久久不散,形成窮人與富人的之間的隱形圍牆。



    有一次在被嚴重排擠的課後,他掉著眼淚,我們並肩一起吃著小餅乾,我試圖安撫一下他脆弱的心情,慢慢聊出了不個為人知的家庭故事。



    學校不能取代家庭的功能,卻是弱勢孩子取暖的地方。



    父親入獄,母親跑了,原本就有4個孩子,由祖父母辛苦維持家計。



    然而,出獄後回來的父親,再婚後又生了3個小孩,加上繼母前段婚姻的小孩,又有3個,數學不好的我,在他臉不紅、氣不喘地跟我陳述時,我都覺得腦壓過重,頭整個快爆炸了,因為我每一根手指頭伸出,在點數人數時,都是沉重而顫抖。



    一個家庭,竟然有10個孩子,這是什麼樣的天文數字,哇。



    我倒抽一口氣,後退三步,仍難以撫平受到的驚嚇,簡直無法呼吸,困窘立現,無暇遮掩。




    圖片
    人不應該被過去束縛,每個人都可以描繪自己的未來。(示意圖,圖片來源/Unsplash)




    貧窮不是原罪,有時是難以醒來的噩夢



    早熟的孩子看出我的窘迫,自我解嘲的說,「在我們家,爸爸生的小孩,和媽媽生的小孩,一起打兩個人一起生的小孩,經常在家中上演」,這種傳統鄉土劇的橋段,他笑得很自然,我卻聽得很心酸。



    這些孩子或許將來長大,會是家庭的人口紅利,但現在真的是個沉重的負擔,不只資源難以分配均衡,連生存都有困難,因為父母都是打雜粗工。



    父母經濟,常無著落,食指浩繁,無暇顧及每個小孩,只好放牛吃草,自生自滅。



    「貧窮不是原罪,有時是難以醒來的噩夢,甚至是難以超生的業障」,我心中忖度著,這樣的貧窮,會有翻身的機會嗎?



    他告訴我,「小時候,住在阿公阿嬤家,位在河堤旁的貨櫃組合屋,當大雨來臨的時候,就是最悽慘的時候,下雨天來臨經常要舀水,常常會遲到,腳臭是最慘的,加上身體發出的異味」,解釋了讓同學卻步的原因。



    貨櫃屋的光線不好,寫作業都要搬到室外,就著薄薄的日光,節省電源,趕快寫完。



    阿德勒說,「重要的不是天生擁有什麼,而是如何活用擁有的東西,勇氣就是克服困難的活力,人不應該被過去束縛,每個人都可以描繪自己的未來」,在人生沒有什麼選擇機會下,生命也會自己尋找到出口,沒傘的孩子必須跑得比較快。



    所幸,家中孩子們,雖然課業沒有頂尖,但在家務工作安排,與生活自理能力上,卻井然有序,從不拖延,彼此分工合作,因為家中的資源有限,要盡可能把握機會。



     




    圖片
    重要的不是天生擁有什麼,而是如何活用擁有的東西。(示意圖,圖片來源/Unsplash)




    在艱苦環境中,磨練出來的強大生存本能



    「因為爸媽很忙,我們每天都會排掃地,煮飯的值日生,作業也都自己完成,假日的時候,鄰居還會給我們,做小電器組裝的家庭手工,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賺到零用錢,透過全家小孩寒暑假的家庭手工,也可貼補開學後的學費,放假是我最期待的日子」,他說。



    「我們偶爾還會去舊書攤,買人家寫過的便宜參考書,我用打工的零用錢,買到成本只有新書價格不到1/10的書,真的超級划算,回來把答案遮住,就可以使用,弟妹使用後,成績也逐漸進步。」



    小小年紀,如此懂事,一方面透過打工「開源」賺零用錢,一方面透過「節流」買二手書學習,小小年紀,卻很有理財頭腦。貧窮是最好的教育,聽完孩子的生意經,我推推眼鏡,簡直佩服到極點。



    「老師的責任,就是幫孩子找出天賦,與獨一無二的樣貌」,在我看來,這孩子根本就是天生的生意人,一個在艱苦環境中,磨練出來的強大生存本能。



    人窮志不窮,窮困並沒有把小孩打倒,而是另尋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與學習的方式,沒有靠施捨與救濟,尊嚴一直都在,這家孩子,就用自己的志氣,把家給撐起來,每個人各就各位,努力把自己做好。



    在窮養中培養心靈富有,長大就會懂得珍惜



    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以色列人,教育孩子受「物質上的苦」,長大後才會成為一個「富有的人」。



    「千金難買少年貧」,股神巴菲特的「窮養理論」,強調吃苦受益無窮,富豪洛克菲勒家族則以「勤儉節約,自力更生」為祖訓,有錢人努力營造貧窮的境遇,磨練小孩的個性。而親子理財作家瑪哈,也同樣主張「心靈富養,物質窮養」,讓小孩嘗苦頭,接受挫折失敗,在窮養中培養心靈富有,長大就會懂得珍惜,不鋪張浪費。



    教學真是一個很棒的舞台,邊教邊學,讓我經歷孩子勵志奮鬥的故事,也更疼惜與每個越挫越勇孩子的相遇,透過生命陷落處的陪伴與傾聽,協助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與生命的光芒。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