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中國若出手調停有效嗎?BBC分析中國想得到什麼好處

2023-11-01 14:55 / 作者 國際中心
2023年10月26日星期四,中國外長暨外事辦主任王毅(左)訪美國國務院,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面。美聯社
隨著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衝突加劇,外界開始思考各種調停劇本,中國成為其中一個調停者的可能性隱約出現。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天(11/1)一篇分析指出,中國能做的可能有限,雖然仍有機會從中獲益,但也必須小心一些反效果。

BBC報導,中國外事辦主任王毅上週末赴美,與美方討論的其中一個議題,就是以巴衝突,美方承諾與中國合作尋求解決方法。王毅也分別和以、巴的外長談話,此前,中國中東特使翟雋則是前往中東與阿拉伯國家領袖會面。

中國在聯合國會議上大力支持停火。外界也希望,中國能利用和伊朗的好關係來緩和局勢;伊朗在中東有許多代理人,例如黎巴嫩真主黨,而哈瑪斯也獲得伊朗許多資源,雖然並非直接聽令於伊朗。

中國是伊朗最大貿易夥伴,今年3月,中國才促成了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和解。伊朗也表示,「準備好隨時與中國溝通」,來解決加薩的局勢。

鑽研中國外交政策的美國國防部國家戰爭學院副教授瑞黎明(Dawn Murphy)表示,相較起其他大國,中國和以巴衝突內的各方都維持著相對平衡的關係,可被視為較誠懇的調停者,「中國和巴勒斯坦、海灣國家、土耳其、伊朗都有校正向的關係,而美國和以色列關係良好,(中美)可以一起帶大家上談判桌」。

不過,其他專家則認為,中國在中東政治裡的角色較為次要。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中東計畫非常駐資深研究員傅爾頓(Jonathan Fulton)說,「中國在這個議題上不是要角。和中東地區的人討論這件事時,沒人期望中國對於解決問題能有什麼貢獻」。

毛澤東曾把以色列和台灣相比

針對以巴這次衝突,中國首次發表的聲明沒有譴責哈瑪斯、也沒提到以色列的自衛權,令以色列相當憤怒。後來,王毅對以色列表示,「所有國家都有自衛權」,但王毅在其他場合上又說,以色列的行動「超過了自衛的範圍」。
2017年3月21日,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左)訪中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美聯社

中國在以巴衝突裡很難站穩中立的位置,因為多年來中國都公開同情巴勒斯坦。這個立場可以追溯到毛澤東,他掌權時期就曾向巴勒斯坦人提供武器,支援世界各地的「民族解放運動」;毛澤東也把以色列和台灣相比──兩個背後都有美國,都是「西方帝國主義」的基地。

中國後來與以色列建立了正常的外交與經貿關係,不過,中國也明確表示會繼續支持巴勒斯坦人。在這次衝突爆發後,中國官員、甚至國家主席習近平都強調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必要性。

在一些民族主義網紅的煽動下,中國近日反猶太主義聲量高漲,一些中國網友把以色列的行為比喻為納粹、指責他們對巴勒斯坦人進行種族滅絕,引來德國駐中國大使館的譴責。以色列駐北京使館外甚至發生襲擊事件,一名職員的家屬被刺傷。

這些情緒,對中國而言,會成為和以色列接觸時的障礙。但中國也有介入以巴局勢的理由:經濟和外交聲量。

成為全球南方領袖的一步

中國嚴重仰賴外國石油進口,約一半進口來自波灣地區。在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中,中東國家的重要性逐漸提高,而一帶一路是中國外交與經濟政策的基石。

外交舞台方面,中國一直想將自己塑造為全球南方(不結盟的開發中國家)的領導者,向世界展現自己會是個被美國更好的領頭羊,批評美國霸權領導下的世界失序。

美國國家戰爭學院副教授瑞黎明說,「中國認為,為巴勒斯坦挺身而出,可以引發阿拉伯國家、穆斯林占多數的國家和大多數南方世界成員的共鳴」。

瑞黎明指出,「中國目前並未因為美國支持以色列而批評美國,但中國官媒會炒作民族主義,把巴勒斯坦的遭遇和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綑綁在一起」。例如中國《解放軍報》批美國火上添油,這是中國先前指責美國援助烏克蘭的論調;《環球時報》英文版則登了一幅雙手沾滿血的「山姆大叔」漫畫。
2023年6月14日,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面。路透社

BBC指出,中國雖然被西方指控對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進行侵犯人權和種族滅絕的行動,但由於中國和阿拉伯世界關係良好,阿拉伯世界可能不會覺得這當中有什麼雙標的問題。

不過,如果不明確譴責哈瑪斯,中國自己的立場也可能受到影響。中國可能被認為膚淺、利用哈瑪斯來促進自己的利益。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傅爾頓說,中國認為強調支持「巴勒斯坦」,就能獲得阿拉伯國家的好感,「阿拉伯國家對此沒有一致看法」,所以效果很難說。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