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BBC:李克強猝逝 對習近平而言是個危險警訊

    2023-10-27 21:15 / 作者 莊蕙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右)3月11日在人民大會堂。路透社
    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驚傳26日因心臟病猝逝,享年68歲,比起歷任中夬高官顯得短得不尋常,網路謠言四起。英國廣播公司(BBC)駐中國特派員麥笛文(Stephen McDonell)分析,今年中國政局已相當動盪,李克強驟然離世必然引發民眾的緬懷與揣測,甚至引發對當前經濟及政府的不滿,這可能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擔心的事。

    麥笛文指出,中國領導人的去世是可能引發重大改變的,毛澤東去世引發中國政壇鬥爭,胡耀邦之死成了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導火線。

    李克強去世已經觸動中共敏感神經,正採取多項維穩措施,例如封鎖虛擬私人網路(VPN),阻止中國民眾翻牆獲得外界對此的解讀,國內社群平台也在更嚴密的監視下。

    此際中共尤其不希望全國哀悼李克強的氣氛渲染,緬懷這位受歡迎、自由派的前二把手的情緒,可能會引發對當前政府的廣大批判。原因不僅是李克強走得太突然,更主要在於李克強的治國優先事項和習近平並不一致。

    走務實路線的李克強似乎不太重視意識型態,因此當時他在中共決策核心、中央政治局7名常委中顯得格外孤單。

    他的務實反映在擔任中共遼寧省委書記時,不用世界慣用的國民生產毛額(GDP)來評量經濟成長,而是看三項指標:鐵路貨運量、用電量和銀行貸款已放款量,也因此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為他的治理方式取了「克強指數」的外號,還列了計算公式。

    同年發生的維基解密洩露美國外交電文案中,一份美國國務院備忘錄就提到「克強指數」;2007年李克強對美國大使表示,用GDP來衡量地方發展是不可信的。

    不過,他的獨特眼光看在對立派系眼中,就是不信任官方統計,而且還告訴美國人,簡直無法容忍。

    李克強被視為他的世代中最聰明的政治人物之一,大學就讀文革結束不久後重新開放的北京大學法律系,並在職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工程師居多的黨內,他是鳳毛麟角的經濟學家,實話實說、不迴避經濟問題,是找出解方的手段。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李克強曾就政府堅持的「動態清零」政策對經濟及人民造成的影響發表談話。儘管未直接指名領導人或政策,李克強仍老實分析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而不是粉飾太平。

    去年5月仍在任國務院總理時,李克強在一場視訊會議中提到:「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基本與關鍵。」他用了「發展」一詞,而非流於意識型態的精神喊話,此外也列舉一些強化發展的方向,例如穩定就業、改善人民生活及降低風險等。

    在這場會議中,李克強也坦言,「當前在一些領域的困難,某種程度甚至比2020年疫情爆發時還嚴峻」。

    疫情第一年,李克強主張開放路邊攤以活絡經濟,亦走訪山東省的攤商。但他的看法顯然與習近平不合,不過數天,官媒《北京日報》刊出一篇評論,批評路邊攤「既不衛生又不文明」,其他官媒起而呼應。

    像這種總理的話馬上被推翻的狀況,在胡錦濤的集體治理時代簡直前所未聞,充分顯示李克強被邊緣化的程度。

    麥笛文說,在習政權下,只有習近平說了算,其他都不算。

    在今年3月卸任前,李克強是中國政府最後一位胡錦濤系高級官員,也是最後一個採取胡派治理風格的人,重視企業活動勝於政黨喊話。

    對外,李克強能用流利英語與外國政要交流,在國際場合也相當放得開,還會對媒體揮手微笑,這些特質都與習近平大不相同。

    更何況,中國政局近幾個月來相當動盪,外交部長秦剛和國防部長李尚福先後被免職,讓李克強之死格外敏感。

    麥笛文認為,他的官方喪禮勢必會在非常謹慎且嚴格管制的方式下舉行。

    李克強和習近平是同時期出頭的政治人物,當年也被看好是接任總書記的人選。這不禁令人假設,若當年是李克強接了總書記,如今的中國是何種光景。




    莊蕙嘉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