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馬克宏變心?傳法國主導歐盟對中國強硬貿易政策

    2023-09-26 15:52 / 作者 桂家齊
    法國總統馬克宏今年4月訪中,受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熱情款待。路透社資料照片
    法國總統馬克宏今年4月訪中,受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熱情款待。馬克宏當時還發表「歐洲不應捲入台海危機」的親中言論,引來美歐政界批評聲浪。不過媒體報導指出,馬克宏的對中態度似乎有所轉變,法國政府更是積極推動歐盟在貿易上採取更強硬的對中政策。

    歐盟本月13日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以決定是否祭出懲罰性關稅,保護歐盟汽車製造商。

    《彭博新聞》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法國馬克宏政府在歐盟檢視對中貿易政策上扮演關鍵角色。法國政府認為,若現在不採取行動,歐盟經濟將受到長期損害。

    不具名官員指出,10年前的歐洲太陽能工業就是最明顯的案例。當時大量來自中國的太陽能產品進入歐洲,重挫歐洲的太陽能製造業。歐洲官員擔心,下一個受害產業將是汽車工業,而歐盟現在面臨兩個選項:堅定立場或向中國屈服。

    歐洲官員指出,歐盟無意翻轉目前與中國每年高達9000億美元的貿易關係,也不想和美國一樣對中國發動貿易戰,而是尋求一個公平的競爭市場。一名官員表示,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希望歐盟能在美中兩大強權中扮演制衡力量,讓法國和其他歐盟成員國能與極具潛力的經濟市場發展合作關係,例如印度。

    法國總統馬克宏(中)與印度總理莫迪(左)資料照片。路透社


    《彭博》表示,馬克宏向來主張歐盟應該祭出更多經貿政策,保護競爭力消退的產業,也支持官方對業界提供更多援助。但馬克宏的主張經常受到歐盟另一大成員國、德國的阻擋。德國擔心這類補助自家產業的政策有害歐洲產品出口,而小國政府則擔心會導致不公平競爭。

    全球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歐洲總監拉曼(Mujtaba Rahman)表示,隨著德國讓步,不再全面主導歐盟政策制定,也讓法國和歐盟執委會有機會推動更強硬的經貿政策。再加上美國總統拜登為抑制通膨而制定《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都讓馬克宏有更多說服歐盟政策制定者的理由。

    拉曼說:「最大的警鐘就是IRA法案,翻轉相關政策的辯論情勢,法國可以說,美國也採取更積極政策來應對經濟問題,所以(歐盟)應該要在產業政策上扮演更多角色。」

    不過歐盟的強硬立場也引發部分歐洲官員的緊張,擔心引起中國的報復。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近日便向來訪的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表達對歐盟針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的不滿。

    好不容易度過能源和史上最高通膨危機的歐盟,現在若激怒中國,將冒著極大風險。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首席經濟學家馬庫森(Michala Marcussen)說:「簡單來說,如果歐洲真的制定政策對付中國電動車,德國汽車業者面臨最大的報復風險。但這不是非黑即白,如此簡單的問題。中國真的會對同個產業進行報復嗎?狀況可能更加複雜。」

    統計顯示,如果歐盟對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多課徵1個百分點的關稅,中國的損失約為84億美元。聽起來很多,但這只占中國出口總金額的0.2%、佔出口至歐洲產品金額的1.5%。

    仰賴中國產品的歐洲也冒著讓通膨率再升的風險。歐洲不得不付更多錢來取得重要物資,而中國則是自給自足,或是從其他市場上找到可取代歐洲商品的產品。

    《彭博》在文中寫著,馬克宏企圖推動歐盟更強硬的對中政策,與他個人政治生涯有關。馬克宏把自己塑造成捍衛一般老百姓利益的政治人物,而不是為了企業利益。

    歐洲議會即將在明年6月舉行大選,而馬克宏面臨法國極右派民粹政黨、國民聯盟領袖勒龐(Marine Le Pen)的挑戰。

    一名資深法國官員說,在是否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的選舉議題上,法國選民更重視的是展現國家力量,而不是哪些大企業的利益可能遭受中國報復受損。
    桂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