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時隔44年終於曝光!伊朗人質危機中情局第二號任務探員身分揭曉

    2023-09-16 16:16 / 作者 莊蕙嘉
    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中,美國中情局探員強森(右)也參與營救任務,曾獲時任中情局副局長麥馬漢頒獎表揚。翻攝英國《每日郵報》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美國大使館被占領,外交官與平民被挾為人質;在加拿大政府協助下,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驚險救出部分人質,事件曾被改編成電影《亞果出任務》。中情局近日公開當年參與行動的第二名核心探員身分,是隱蔽撤離行動專家強森(Ed Johnson)。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中情局在14日在自家播客(Podcast)節目「蘭利檔案」(The Langley Files)中,公開強森對中情局歷史學家的口述檔案摘要,此前檔案一直列為機密。

    在這份口述檔案中,強森提到,任務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說服外交官「能夠說服伊朗當局,自己是電影團隊成員」。為了完美喬裝,從外型打扮、身分背景到個性全都要假造,只有一天的時間讓他們準備。

    強森說:「他們(外交官)並不是被訓練來對當局說謊的人,也不是被訓練來做見不得光的事的人。」這段回憶凸顯任務的難度。

    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改編為電影《亞果出任務》,2012年上映時主角班艾佛列克(左)與角色原型曼德斯合影。翻攝英國《每日郵報》


    在人質危機事件中,中情局公開的任務探員原本僅有曼德斯(Tony Mendez),在電影中由班艾佛列克飾演。曼德斯晚年罹患巴金森氏症,2019年1月因併發症去世,享壽78歲。

    曼德斯的遺孀喬娜與強森相熟,她稱強森「語言天分驚人地出色」,也是位擅於製作假文件的專家,「他與自己的任務完美契合」。

    強森雖有豐富的中東任務經驗,也能說流利的阿拉伯語,但不會說伊朗的官方語言波斯語。他大膽出奇招,在與外交官短暫躲藏在美國大使館對面的瑞典大使館時,他乾脆說起德語。在也會說德語的瑞典大使館警衛幫助下,他們叫到計程車前往加拿大使館。

    儘管實際上的人質救援過程不像電影演的那般緊張,也沒有大銀幕播放的革命衛隊追著飛機跑的場景,但要逃離伊朗絕非易事。強森回憶,多虧外交官表現得相當放鬆且自信。

    不同於曼德斯寫了好幾本書,甚至成為電影主角原型人物,強森選擇深居簡出的低調生活;由於健康狀況不理想,強森除了這次專訪,已無法再接受中情局更多訪問。

    1979年10月,曾獲美國支持、被伊朗革命推翻的獨裁者巴勒維前往美國就醫,激怒伊朗當局;領導人霍梅尼同年11月呼籲群眾向美國示威,美國大使館隨即在11月4日被包圍並占領,66名使館人員被挾為人質。

    其中6名外交官趁隙脫逃至加拿大使館,中情局派曼德斯赴伊朗,全員喬裝成科幻電影《亞果》的拍攝團隊,持假的加拿大護照,1980年1月成功搭上飛機離開伊朗。

    歷時444天的人質危機,直到1981年1月20日終於解除。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受此事件影響,在1980年總統大選連任失敗。
    莊蕙嘉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