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大學講師體驗當外送員 時薪44元是常態、還得忍受辱罵與不公對待

    2023-09-03 16:38 / 作者 國際中心
    中國外送平台美團的外送員2021年1月在下雪的北京送蔬菜。路透社
    中國經濟困境重重,不少人求職無果,先當外送員餬口。浙江臨沂大學文學院一名講師近日分享自己體驗當外送員的經歷,發現每小時收入10元人民幣(下同,約44元台幣)是常態,20元(約88元台幣)是極限;除了身體勞動的疲累之外,還要忍受被輕視辱罵與外送平台的不公平對待。

    《澎湃新聞》報導,1976年出生的邢斌在臨沂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他最近在一場分享活動上講述去年冬天當外送員的體驗過程,假日從早做到晚,工作日則是清晨做兩小時,晚飯後再做到深夜兩點左右。

    他表示,要跑偏遠地方才賺得到錢,他常在半夜騎機車走鄉間小路,「太黑,燈照不遠,有時候就騎到了溝裡」,有些道路夜裡都是大貨車,擦身而過時心裡也發麻,「送完貨,騎車回來,才覺得手麻覺得凍得不行」。

    他統計自己在一個月內送了2000多單外賣,接觸了幾百間商家,平均每天騎乘210公里、步行3.2萬步、爬110層樓;平均下來「每小時收入10元(人民幣,下同,約44元台幣)是常態,每小時收入20元是極限」。

    邢斌統計,平均跑一單外送賺3.5元,取貨+送貨約2+3公里,取貨平均等5分鐘,騎車8分鐘,送貨進小區上門平均7分鐘,共20分鐘;一小時大約送3單,賺10.5元。

    他表示,若一次送多單外賣,依路線排列好次序,能節省不少時間,但會被催促。若排列妥當,最多一小時送5-6單,賺19.25元(約85元台幣)。

    邢斌說,2022年的情況很特殊(因為封城),有一份報導宣稱在上海送外賣每天能賺1000多;另一份報導又說,北京人社局一位副處長,親身體驗當外賣騎手,送餐12小時賺了41元(約180元台幣)。究竟哪個是真的?

    邢斌親身體驗後發現,後者的數據較真實。

    邢斌也指出,這次體驗中,雖然經歷了很久沒經歷的「肉體受罪」,但比較難受的「主要的還是受人辱罵」。

    他表示,從商家、顧客到保全,「幾乎沒有人拿正眼看送外賣的」,「很多顧客看我的眼神就像看要飯的」。不過他後來漸漸淡忘了這些他曾經痛恨過的人,只想記得少數幾位待他溫暖的顧客。

    邢斌也遭遇外送平台的不公平對待,明明已將餐點完美送達並點擊系統的「送達」按鈕,但繼續送下一單的過程中,平台軟體卻提示說上一單未「送達」,此時若在途中停下來點繫,就會被系統說是「異地點擊送達」或「超時點擊送達」,然後遭罰款。

    他曾向平台投訴,但兩次都只得到「投訴無效」的回覆;若打人工客服電話,「1小時內能聯繫上就是幸運的」,問題是,「聯繫上了,還是同樣的回覆」。

    邢斌說,這種情況他一個月遇到兩次,「程序完全一樣,三次申訴機會沒一點點用,完全是擺設」。 他要求人工客服直接聯絡顧客,了解餐點究竟是否在時限內送達,「沒用,依舊扣錢,而且扣的錢也不還給顧客,都進了外賣公司總部腰包」。

    邢斌表示,他做到今年春節就結束了外送員體驗,但「最近幾個月,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女性和老人騎手風馳電掣爭分奪秒」。他認為他們的身體受不了「每天14小時、全年無休這麼大強度的勞動」。

    邢斌估計,這些女性和年長外送員每月能賺個三四千塊錢(約1.3萬至1.7萬元台幣),「可能再危險再苦再累,他們也離不開這三四千塊錢的收入。家裡的孩子、病床上的老人、銀行發來的房貸還款訊息……都在提醒著他們:跑起來,快些跑!」

    在邢斌看來,這些外送平台很特殊。它的一切設計,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加持下,變得更精密、更準確,「恰好」能聘請適當人數的外送員,「恰好」能讓外送員們維持最基本的生活,但「積累不了休養生息、以錢養錢的些微資本」。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