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陷入全面通縮 經濟前景陷入更深烏雲

    2023-08-09 15:23 / 作者 陳家齊
    一名女子8月1日撐傘走過大雨中的上海馬路。路透社
    中國最新的國家統計數據顯示,不管是廠商出廠價格的生產者物價,還是終端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消費者物價,今年7月都雙雙陷入價格下跌、通貨緊縮的局面。這顯示中國國內需求不足,經濟疲軟的狀況,令人更加憂慮中國是否正邁上日本後塵迎接長期性的經濟不振。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三發布的數據,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下降0.3%,為2021年2月以來首次下跌,不過跌幅沒有彭博訪調經濟學家預估的0.4%那麼深。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連續第10個月下降,7月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4%,降幅比彭博訪調經濟學家預期得深。這是自2020年11月新冠疫情嚴重時期以來,中國首次出現CPI和PPI雙雙下滑的全面通縮狀況。

    中國成為G20中率先落入通縮的經濟體

    日本在2021年8月脫離通縮狀況,而中國成為目前20國集團(G20)主要國家中第一個進入通縮狀況的大型經濟體。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警示說,中國所謂的疫後復甦明顯已經熄火,「中國低於預期經濟回彈並不足以抵銷疲軟的全球需求。」在週二,中國也發布7月進出口雙雙萎縮,不如預期的狀況。

    中國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稱,7月CPI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比下滑,是因為去年「基期較高」,物價受能源等價格影響較高。若是扣除食品與能源等波棟較大品項的核心CPI,與去年同期相比其實有0.8%漲幅,比6月的0.4%還更加倍。董莉娟因此有信心認為通縮僅是短期現象,今年稍後就會回正。

    但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邢自強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中國確實已陷入通縮,問題是會持續多久,這將取決於北京政府是否會通過財政注資和貨幣寬鬆政策協進行應對,刺激經濟需求。邢自強警示說,政府需增加舉債,加速擴大支出,並一同實施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政策,才能打破債務通縮陷阱。這種陷阱被知名經濟學家辜朝明命名為「資產負債表衰退」,是日本數十年經濟不振的狀況。

    缺乏大規模刺激經濟需求的「新常態」

    可是,北京政府對於擴大刺激顯然有疑慮,一方面是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負債槓桿已經非常大,主要靠賣地獲得的財政收入遠不足以支付日常支出。而且市場缺乏投資信心,就算人民銀行(央行)大規模注資,放出去的錢也可能無法進入疏通經濟實體活動,而是淤積在金融體系內部。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高級中國經濟學家胡東安(Tommy Wu)表示,北京當局陸續出台的這些刺激政策,都是局部、針對供給面的政策,而不是全面刺激經濟需求的大規模紓困振興,他說,投資人將要適應這種「新常態」。

    中國銀科投資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夏春則是認為,中國是進入通縮狀況,但不至於重演日本的長期低迷,他預計中國的通縮局面將持續6到12個月。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