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融時報:中國經濟警鈴大作 習近平有辦法沉住氣嗎?

    2023-07-17 18:05 / 作者 陳家齊
    中國房產巨頭恒大集團的垮台,重挫中國房產市場乃至於整體的經濟信心。路透社
    從出口、投資到消費,中國經濟在各方面都警鈴大作,快速失速中。《金融時報》分析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仍在發揮他的「定力」,不願大規模注資刺激經濟快速增長,而是追求穩定健全的增長,並把主要焦點放在發展中國晶片科技自主。

    問題在於,《金融時報》的報導問,習近平這樣的定力能撐多久?他是否很快就需要「第二方案」?

    報導中以中國武漢矗立的綠地中心摩天大樓,作為當前中國經濟的隱喻。這棟高樓建案2011年公布時,是打算挑戰杜拜哈里發塔,總樓層達120層,成為世界第一高大樓。綠地中心內部有一座像是大教堂般的共產黨會議中心,將使中共菁英一邊看著城市景觀,一邊進行黨建工作。建築中除了將有五星級旅館,也有非常多的豪宅單位出售,提供給「能以一己之力影響GDP的高價值人士」。

    現在,這座高塔成為中國房市泡沫破滅的象徵。在習近平親自下令之下,武漢綠地中心高度削減25%,不再企圖挑戰世界第一大樓,但現在仍未完工。五星級飯店沒有開張。豪宅客戶絕大多數都還拿不到鑰匙,房屋長期呈現爛尾狀態。武漢綠地中心的開發商聲稱今年底就可以完工,但就算達成承諾,工期已經延後達6年之久。開發商的消息人士說,反正買這裡豪宅的客戶都很有錢,承擔得起交屋長期延後。

    房產泡沫破滅只是中國18兆美元經濟體的問題之一。在去年12月放開嚴苛的新冠疫情管制後,中國經濟年初曾一度出現短暫復甦,但現在從貿易、工業製造商獲利到消費物價,都出現低於預期的糟糕數字。

    本週一(17日),中國公布的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僅比前一季增長0.8%,不如第一季的2.2%增幅,也顯示疫後復甦已經熄火。一連串的經濟壞消息使工商界與經濟分析師都呼籲中國政府提出傳統的經濟刺激政策,也就是大舉進行貨幣與財政刺激,推動基礎建設與房地產市場,重新啟動中國熟悉的經濟引擎。

    習近平的目標不是GDP增長數字,而是科技自主

    但是習近平與他的高層官員都仍在維持戰略「定力」,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代表著繼續削減負債,尤其是已經過度舉債的房地產市場。北京政府將把焦點放在促進晶片等高科技產業自給自足,以及發展綠能產業。

    龍州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顧問諮詢公司共同創辦人葛藝豪(Arthur Kroeber)說:「習近平不把經濟成功定位成GDP增長。他認為的成功是達到科技自給自主。」葛藝豪說,習近平認為只要在關鍵的科技產業達到目標,就能夠分散財富成果,讓民眾滿意。

    但是在經濟各方面都出問題的情況下,習近平能堅持這樣的路線多久?或者又會政策大轉彎重回經濟刺激老路?

    在今年3月獲得史無前例第三任期的習近平,現在不只面對房地產問題,而且還遭遇中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外貿出口的大舉萎縮。

    在疫情期間,世界各國消費者困在家中防疫,被迫居家遠距上班,對中國生產的消費、電子、電腦產品需求量大增,也對中國生產的口罩、防護服有大量需求。中國境內也在實體商店紛紛關門時,網路消費補上缺口,維持消費暢旺。

    但近一年來,歐美國家紛紛強力升息對抗通貨膨脹,歐美民眾消費意願下降,把更多錢轉投在旅行、機票、外出餐飲,對中國貨需求銳減。今年6月,中國出口額出現疫情以來最大的年減幅,比去年同期衰退12.4%。出口衰退也因國際地緣政治因素加劇,美國不再信任中國為合作夥伴而是挑戰者,紛紛採取「去中國化」鼓勵供應鏈離開中國的政策。

    訂單大幅萎縮,產能過剩

    香港金藝聖誕禮品廠的執行董事陳德華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說,以廣東東莞為生產基地的這家聖誕裝飾品大廠,有80%的訂單來自歐美,每年通常到5月就會獲得今年聖誕季的訂單高峰。但到了目前為止,海外訂單比去年萎縮30%。陳德華指出物價上漲也讓消費者束手不買,「以前一株100歐元的聖誕樹現在要150歐元,民眾不想買了。」

    陳德華說,他們工廠今年聘雇、用來趕聖誕訂單的夏季臨時工人數,僅是疫情前的一半,「製造業正在死亡。前景很悲觀……我們只能這裡省一點,那裡省一點。」

    其他製造業則不但受到外貿萎縮衝擊,也遭遇中國內需熄火的重創。生產氣密窗鋁框的香港金邊實業負責人劉丹尼(音譯)說:「現在中國做生意要比先前困難很多,市場變小了,競爭對手卻變多了。」

    劉丹尼表示,金邊實業大約30%訂單來自美國,其他絕大多數都靠中國客戶。他表示中國訂單在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銳減逾60%,能否復甦,主要要看北京政府是否執行大規模刺激政策,以及中美之間關係是否可以緩和。他估計公司訂單最快也要等到2025年才可能出現明顯復甦。

    經濟學家指出,在中國內部,許多跡象都顯示民眾與企業仍在療癒疫情期間帶來的傷口,尤其是導致上海等大城遭到長期封禁的去年疫情。歐美國家在疫情期間浦發現金補助幫助一般民眾與家戶,但是北京政府不願對一般人發錢,疫情補貼重點放在「供給面」。這導致民眾收入降低、經濟信心下滑、消費下滑的連鎖惡性循環。中國國內旅遊業有所復甦,但民眾不敢採購高單價商品。

    瑞銀投資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說:「你在過去16個月來一直看到訂單和營收不斷下滑,企業很難在這種環境下對前景有信心。企業現在並不想擴大投資,因為他們已經產能過剩。」

    民間企業遭政策性整改

    與此同時,北京政府在疫情期間持續對許多主要產業進行打壓,先是限制房地產商的融資上限,接著又進入商業平台,讓像是網路富豪馬雲的螞蟻集團以及金融業受到重罰。

    上週,北京對螞蟻集團集團開出71億人民幣(約307億台幣)罰單,雖然罰金很重,但被分析師視為螞蟻集團終於要脫離中共「整改」的最後帳單。中國的二號人物、國務總理李強也和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餐飲外送網路巨頭美團,以及馬雲的阿里雲公司高層會面,向他們保證北京的規範正在正常化。中國政府也向外國投資人進行親善攻勢,最終在美國商務部長葉倫本月訪問北京時達到高峰。

    瑞銀的汪濤表示:「當局試圖向私人部門保證政府規管已正趨向正常化。但是私人企業可能要觀望,看當局有沒有拿出具體行動支持口頭言論。而就算實行的具體政策,私人企業也可能要等一段時間才會感到獲得保障。」

    在武漢的一場商業人士飯局中,大多數人都還沒從疫情損害中恢復過來,當初新冠疫情最早的引爆點就在武漢。市中心顯得空蕩,許多餐廳歇業後,店面仍無租客。

    但是一些人指出北京政府的政策援助正在上路,像是對基礎建設的融資。一名靠政府標案興建隧道等工程的老闆說:「狀況很糟,但我們還過得去。」另一名武漢前官員則說,今年武漢的經濟不振有一部分是因為去年新冠封城時期,廠商大舉擴產庫存太多了,「庫存這麼多,賣不出去,怎麼辦?降價。」他說這可以解釋今年6月的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為何出現年減5.4%的大幅通縮。

    「到去年還在生病,今年不能馬上跑馬拉松吧?」

    這名官員表示,疫後復甦目前的進度一如預期,「去年生病現在還在康復的人,總不能今年馬上就叫他跑馬拉松吧?」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副行長劉國強也支持這個論點,他說大多數國家疫情後要花一年左右才能復甦,而中國疫情解封至今也才六個多月。

    分析師表示,問題在於,如果中國經濟局勢今年繼續惡化下去,北京政府能夠繼續忍住,不去重歸老路大幅刺激經濟嗎?

    房產泡沫破滅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經濟挑戰。在一年多前剛出現穩定跡象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最近幾個月來已陸續出現價量俱跌的困境。野村集團引述中國貝殼研究的數據指出,中國25個指標城市的成屋房價,6月已經再比5月下跌1.4%。

    中國政府上週宣布延長對房產公司的貸款期限,融資援助延長一年。中國央行也降息,政府出爐一系列房地產援助政策。但是觀察家懷疑這些政策是否足夠撐持中國房市。

    一名武漢的房地產專家說,自從恒大破產以來,這麼大的房產公司也會倒下,已經重挫信心,房產公司不敢逢低收購,民眾也不敢在此時買房。他說:「你無法想像像是恒大這種規模的公司一夕之間垮台。買家對當前的市場完全不敢放心。」

    爛尾樓拖累市場

    房產市場的一大問題是「爛尾樓」,光是在武漢所在的湖北省,估計就有至少250個無法完工的爛尾建案。北京政府撥出部分款項希望幫助爛尾樓復工完工,但是地方政府興趣缺缺,深怕被指控特殊優待特定房產商。

    而且,地方政府現在財政告急,也沒有什麼銀彈可以幫建商。中國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或者俗稱的「城投」,靠賣地給建商賺取獲利。現在建商不買地,城投之前把錢投資在收益及低的基建項目上,賺不到錢卻要不斷付出高額利息,現在連還錢都成問題,更不可能擴大投資。

    武漢的該名房產專家向《金融時報》說,北京中央政府不想用刺激房產來挽救經濟,但是地方政府承受極大的支援房地產市場壓力,「地方民眾期望大規模刺激,但這不會出現。」

    許多經濟學家相信,中國經濟要進一步大幅惡化,才有可能讓習近平改變心意,推出大規模刺激政策。但儘管如此,沒有人認為北京當局會祭出2008年金融海嘯那種「大砲」式的刺激方案。當時中國政府對經濟注入4兆人民幣(約17.3兆台幣)進行刺激。經濟學家指出,習近平與他的高層官員顯然認為,目前房產市場的下滑,是痛苦但必要的調整。

    龍州經訊的葛藝豪說,目前的共識是北京領導層對於房地產市場疲軟、消費信心復甦緩慢,看法比市場來得樂觀。他說,今年達成5%的經濟增長目標後,習近平可能進一步降低經濟增長目標。北京政府認為大多數家庭都已經有了自有房產,私人企業也將適應更為緩慢的經濟增長率,所以問題不大。

    葛藝豪說,習近平的最重要目標仍是在與美國的敵對狀況升溫時,達成科技自主目標,「我認為就長期而言這個策略將會很有效。中國大多數民眾過去30年來都過得還OK。」

    不過,在武漢另一處工地中,對市場與經濟可沒這麼樂觀。一棟矗立在被下令拆毀的新建建築群中的高樓,銷售人員表示過去幾個月來她一個客戶也沒有。而當建商決定降價促銷,先前已用更高價購買的房主則非常火大,「他們威脅說會發動示威抗議。」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