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約峰會】公報對中國批評歷來最強硬 台海潛在衝突備受關注

    2023-07-12 13:53 / 作者 李寧怡
    北約成員國領袖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舉行的峰會上合影。路透社
    正在立陶宛舉行峰會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11日發布公報,以歷來最大篇幅、最嚴厲的用語抨擊中國;秘書長史托騰柏格也直言批評中國「威脅台灣」。加上日、韓、澳、紐等「亞太四國」領袖也與會,突顯了台海議題在北約所受關注已與烏克蘭不相上下。

    《南華早報》指出,本屆峰會公報關於中國的段落共有322個英文字,去年則是304字,前年僅有225字。

    公報內容指控北京明白呈現的野心與脅迫性政策,對北約的「利益、安全與價值」。公報也批評中國在全球增加軍力投射,但對於「戰略、意圖和軍事擴張維持不透明態度」,且針對北約盟邦採取惡意網路行動、挑釁言詞與假消息攻擊,有損盟邦安全。

    公報也提到中國「尋求控制關鍵技術和工業領域、重要基礎設施與戰略性原料和供應鏈」,利用經濟手段製造他國的「戰略性依賴」以擴大其影響力,也試圖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包括在太空、網路、海洋等領域。

    亞太四國領袖參加峰會 史托騰柏格:北約面臨全球性挑戰

    公報雖表示北約仍願與中國進行「建設性交往」,但也強調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不斷加深」,且兩國都越來越「有意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違反北約的價值與利益。

    事實上,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在北約峰會召開前夕就在《外交政策》撰文,指控中國政府「在海外的脅迫行為與國內的壓迫政策」均挑戰北約的安全、價值與利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雖然史托騰柏格這篇文章與北約公報均未點名台灣,但台灣已明顯與烏克蘭相提並論。史托騰柏格在文章中表示,他今年初訪問日本和南韓時,兩國領導人都明顯關注「今日歐洲發生的事,明日可能發生在亞洲」。

    澳洲、紐西蘭、南韓、日本等「亞太四國」領袖今年是連續第二年參加北約峰會。他們已明確表示,發生在烏克蘭的事不能在亞太地區重演。南韓總統府發言人金恩惠(Kim Eun-hye)已表示,總統尹錫悅將主持四國領導人的場邊峰會,以強化各國在可能面臨安全威脅時的團結合作意識。

    不過,雖然史托騰柏格與美國總統拜登都堅定認為,北約應強化與印太地區的關係,但北約31個成員國對於在亞洲應扮演何種角色並無共識。

    是否應涉足太平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尚無共識

    史托騰格柏主張北約應在東京成立辦事處,法國總統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已明白表示反對,認為北約應維持在北美與歐洲的範圍,不應擴大至全球。由於成立辦事處須經全數成員國同意,因此這項計畫可能因法國反對就胎死腹中。

    CNN指出,反對北約活動範圍擴大至北大西洋以外的意見,是基於公約「第五條」規定,若有一個成員國遭遇軍事攻擊,北約將視為攻擊全體會員國而採取行動。

    然而,「第五條」其實明確規範該原則僅適用於發生在歐洲與北美的攻擊行動。也就是說,即使美國在太平洋的屬地關島遭遇攻擊,亦不適用。

    事實上,北約成員國早已在太平洋擴大軍事能見度。英國與日本已簽訂部隊可部署至對方境內的「相互准入協定」,英軍已派員在日本進行訓練;加拿大、法國的軍艦今年都曾穿越台海,德國也宣布明年將部署兩艘軍艦至印太地區。

    史托騰柏格在《外交政策》的投書中就指出,北約雖然是歐洲與北美的區域聯盟,但面臨的挑戰是「全球性」的,「對於我們面臨的安全風險,我們必須要有共同理解,並攜手強化社會、經濟與民主體制的韌性」。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