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依賴冷氣陷惡性循環 從新加坡看全球暖化中的兩難困境

    2023-06-11 16:25 / 作者 李寧怡
    新加坡四季如夏,2023年5月出現40年來最高溫。路透社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曾將這個城市型國家的成功歸功於「冷氣」,並稱冷氣是「20世紀最偉大發明」。然而在這個四季如夏的國度,全民依賴冷氣數十年,如今也面臨龐大代價。據統計,星國升溫速度比全球平均高出一倍,陷入使用空調讓高溫更高的惡性循環。

    東南亞上月遭遇新一波熱浪,新加坡創下37℃高溫,追平40年前的歷史高溫紀錄。20歲大學生錢冠超(Chee Kuan Chew,譯音)說,當時他唯一的選擇是取消所有計劃,待在室內吹冷氣。他說:「在新加坡,沒有空調根本活不下去。在這種炎熱天氣下不可能。」

    錢冠超與家人住在四房公寓中,全家共五台冷氣。他說自己應付高溫的方式是「大量喝水、洗冷水澡、整個週末開著空調」。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新加坡氣候炎熱潮濕,全年溫度都在26℃以上, 99%的私人公寓都有安裝空調,大多數公屋(國宅)也有冷氣,是全球空調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人均擁有的空調數量超過其東南亞鄰國。

    然而,新加坡對空調的熱愛,也讓它付出龐大代價。由於氣溫越高人們就越依賴空調;人們越依賴空調,氣溫就變得越高,新加坡已陷入專家所稱「危險的惡性循環」中,這也是所有仰賴空調的國家都要面對的兩難困境。

    升溫速度比全球高一倍 熱島效應加重惡性循環

    報導指出,說到全球暖化的元兇,媒體報導通常指向石化產業、燃油車、甚至排出甲烷的牛,同樣助長暖化的空調往往被忽略。但世界經濟論壇(WEF)估計,若不加以控制,至2100年,與空調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可能導致全球均溫上升0.5℃。

    空調主要從兩個方面助長全球暖化,一是空調中使用的氫氟碳化物(HFCs)冷媒,它也是有害的溫室氣體,威力更甚二氧化碳;此外,空調大量耗電,而電力大多是由燃燒化石燃料而產生。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空調和電風扇使用的電力佔全球耗電量約10%。

    雖然人口僅540萬的新加坡的溫室氣體排放遠遠不如美、日等大國,但升溫速度卻高於這些國家。根據星國政府2019年公布的數據,星國過去60年的升溫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兩倍。至2100年,星國每日平均高溫恐達攝氏37度,原因不僅是全球暖化,也與高度都會區常見的城市熱島效應有關。

    由於新加坡人口與建築稠密,建築物、道路和車輛等都會地區排出的熱能會困在環境中,難以逸散。

    不過專家指出,已有方法能打破空調帶來的惡性循環。聯合國2016年達成的一項《蒙特婁議定書》修正案,許多國家正在逐步淘汰有害的HFCs冷媒,改用更環保的冷媒,如氫氟烯烴(HFOs)。

    此外,也有專家提出以綠建築降低空調使用,例如英國牛津大學史密斯企業和環境學院副教授柯思拉(Radhika Khosla)提出的「被動冷卻策略法」,包括大量的綠色空間、遮蔭、水流和巧妙的通風。

    柯思拉強調,重要的是首先考慮非空調選項,而非將空調當作應對極端高溫的首選解決方案。

    星國政府禁用有害冷媒 大學啟用「淨零排放能源建築」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NEA)自2022年10月起禁用較可能促進全球暖化的冷媒,也鼓勵家庭盡可能使用風扇而非空調。星國政府還建議民眾將空調溫度設定在25℃以上,並定期保養空調設備以維持能源效率。

    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2019年還啟用全國第一座「淨零排放能源建築」(net-zero energy building),擁有天然通風的開放空間,還具備創新的「混合能源冷卻系統」,提供100%新鮮預冷空氣」。

    這棟建築以天花板風扇取代空調,並以智慧感應器測量及管理溫度、濕度、二氧化碳、空氣懸浮粒子、光線和聲音等,以「進一步降低能源消耗」。

    設計這棟SDE 4號樓的建築師指出,幾年下來,這棟建築已達成「能源盈餘」,產生的能源遠超過耗能。換句話說,至少在創造舒適環境與助長暖化的難解方程式中,還能傳來一些正能量消息。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