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CNN訪金門:聽聽想要金廈大橋而非戰爭的當地人怎麼說

    2023-06-01 15:10 / 作者 國際中心
    2018年8月20日,從金門烈嶼可看見獅嶼,再過去就是中國廈門。路透社
    金門最近很熱鬧,有意參加2024台灣總統大選的人5月底都去了金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去金門採訪當地居民,今天(6/1)刊出相關文章,以「中台非軍事區?見見想要橋梁而非戰爭的金門島民」為題,報導金門居民的心聲,指出不少人比起戰爭,更希望建造金廈大橋。

    CNN指出,金門海灘旁有尖銳的反登陸樁(軌條砦),島上也有許多防空洞和老舊崗哨,都是過去為了防範中共入侵而做的準備。1940年代末國共對戰結束、台灣與中國分裂以來,戰爭陰影持續籠罩著金門,直到1979年八二三砲戰結束,金門承受了約百萬發砲彈襲擊;至今,戰爭的可能性仍在,中國近來對台灣表現出越來越具侵略性的姿態,戰爭重返的機率來到數十年來最高。

    金門距離中國廈門約10公里,距離台北300多公里;如果中國要進攻台灣,金門可能是共軍初步目標,而台灣駐紮在金門的軍隊只有幾千人。CNN指出,金門被攻佔的可能性高,使得目前建造一座大橋的可能性很低,「但這正是許多居民的期盼」。

    CNN提到,今年稍早,金門「跨黨派問政聯盟」、「無黨籍聯盟」8名地方議員向中央陳情,希望將金門變成非軍事區(DMZ),或稱「和平特區」,撤走島上所有部隊和軍事設施,把金門變成北京和台北政府討論「緊張局勢降溫」的場所,而建造「金廈大橋」(金門至廈門)則是促進經濟活絡的方式。

    CNN指出,這項有爭議的提案獲得一些在野黨政治人物的支持,例如民眾黨總統參選人、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不過,執政的民進黨則是冷處理,從總統府到國防部皆然;CNN補充一句,「這大概也不令人意外」。

    台灣的陸委會也強烈反對金廈大橋,將之比喻為特洛伊木馬,認為是中共的統戰手段,意圖降低台灣主權、併吞金門,要求台灣各界「切勿隨中共當局設定之議題起舞」。
    2019年5月28日,金門海灘上的軌條砦。路透社

    其他一些人則說,即使金廈大橋出發點是好的,也忽視了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野心,建造金廈大橋等於是引共軍入關。民進黨立委何志偉表示,從俄烏戰爭的例子來看,俄軍能開進烏克蘭就是因為有陸路相連。

    CNN嘗試聯繫台灣總統府和國防部,但兩者都拒絕對此直接發表評論。

    金門與台灣歷史有所不同

    金門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軍事重心,中華民國政府一度在金門駐兵9.2萬人準備「反攻大陸」,但從未實現。CNN提到,「也因為地理位置,讓金門成為更有外交概念的交流中心」。

    2000年代初,兩岸關係開始出現緩和,中國和台灣的許多人都把金門視為一個「試驗場」,把金門當成探討兩岸關係的對象。2001年啟動的「小三通」讓金門成為中國遊客熱門目的地,促進了金門經濟;據金門政府數據,2018年,訪金門的中國遊客超過74.5萬人次,消費額超過3.6億美元(約110億元台幣)。2018年,中國也開始提供飲用水給金門。

    CNN實地走訪金門,許多年長的民眾都因為對戰爭的痛苦記憶猶存、以及盼望長期和平繁榮,對於與中國的相處方式有其他想法。金門人的兩極經驗(砲擊與和解,雖然和解的程度有限),也對於他們的觀點有很深影響。

    經營咖啡店的68歲楊老闆(Yang Chien-hsin)說,「我們經歷過以前那些戰爭爆發時的場面,真的不希望這種情況重演」,當時台灣與金門之間的交通受限、實施宵禁,晚上在家裡也禁止開燈,以免引起敵人注意,「我們幾乎每天都必須躲在避難所裡,習慣了砲彈落地的聲音,一聽聲音就知道該去躲了,無論你是生是死,其實都是受他們擺佈」。楊老闆認為,無論政治如何,大家都是同胞,同胞間沒必要互相傷害。

    另一個經營紀念品店的75歲楊老闆(Yang Pei-ling)說,以前的生活很艱辛,吃穿都不好,「我們很高興那種時代已經過去了」。
    2021年10月19日,金門烈嶼。路透社

    一些金門人的家族史比國共內戰更悠久。CNN指出,金門在歷史上曾是中國福建省的一部份,與台灣歷史截然不同。台灣1895年起受日本統治50年,但日本人直到1937年才來到金門。91歲的黃老闆說,金門離中國大陸很近,過去就有很多交流,「我們彼此間是沒有敵意的」。

    金門在過去戰爭中留下的痕跡,成為經濟的一部分,軍用設施、秘密地道深受遊客歡迎;用砲戰時留下的砲彈鋼材鍛造的菜刀,連中國遊客也很喜歡。這種歷史與經濟的結合,讓一些金門人認為有必要在兩岸局勢升溫之際維持平衡。

    金門金合利鋼刀總監吳增棟說,台灣與中國政治制度不同,理想也有點不同,希望是透過交流,讓雙方更融洽、拉近關係。

    金門縣旅遊協會會長吳嘉將對CNN表示,「我們珍惜台灣的民主自由和法治,但也希望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連結,獲得更大經濟效益,這裡的一般民眾很難在兩者之間作出選擇」。

    民進黨感謝金門

    CNN指出,對中國的態度,應該仍然會是明年台灣總統大選的重要因素。台灣現任副總統、代表民進黨的2024總統參選人賴清德5月底訪金門時稱「感謝金門的鄉親」,因為金門過去幾十年來「站在守衛國家安全的第一線」,強調「沒有一個政黨想要戰爭,但是『有主權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

    金門要維持政治與經濟的平衡,恐怕越來越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表示不排除武統台灣,也越來越常提到祖國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話語。中國近年對台軍事活動也增加,去年8月時任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展開最大規模環台軍演;今年4月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加州與現任眾院議長麥卡錫會面後,軍演頻率也一度增加,並模擬航母打擊群的進攻行動。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4月接受CNN採訪時,大力譴責中共行動。台灣民意基金會去年8月調查顯示,52.9%民眾支持裴洛西訪台、81.6%反對中國的一中政策,55%認為中共軍事威脅反而使人更不想被統一、僅18%認為軍事壓迫可以加強被統一的意願。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