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只拿美光開刀如何敲山震虎 北京或許還有後招

    2023-05-24 10:15 / 作者 彭博新聞
    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資料照片。路透社
    禁購美光產品是迄今北京針對美國出口管制所採取的最重大反制措施。現在的問題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不會再去找一個更大的靶子,甚至危及到中國本身的經濟發展。

    本周以前,中方一直沒有對美國的晶片圍堵措施作出以牙還牙式回應。美國總統拜登曾表示,中國可能將先進晶片和其他技術用於軍事現代化,中國雖然一再抨擊美國濫施「長臂」管轄權,但鮮少採取報復行動。

    在針對美光(Micron)的決定發布前不久,七國集團(G7)領導人發布了一份誓言對抗北京「經濟脅迫」的公報,這似乎是促使中方態度轉變的一個關鍵。彭博數據顯示,美光11%的收入來自中國市場,這次的禁令可能對該公司產生重大影響。

    然而,此舉對中國產業的損害微乎其微,因為很容易就能從本地供應商或者南韓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公司那裡找到替代品。真正的考驗將是中國能否採取行動打擊高通、英特爾這種等級的美國企業,中國國產智慧手機和服務器的晶片來自於這些公司,比起美光來,找它們的替代品要困難的多。

    目前來看這種情況不大可能發生,因為在中國經濟復甦不確定的情況下,禁購高通等公司產品可能對中國國內供應鏈造成損害,進而破壞整體經濟成長。事實上,北京當局對諮詢業的整頓以及中美緊張局勢加劇已經令外資心驚膽戰。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莊嘉穎表示,中國通過對美光等美企的限制措施發出了一個訊號,即北京願意在與美國競爭過程中承受一些痛苦,但他們對可能得付出的代價也是精打細算過的。
    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周一向外企保證商務部將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此舉表明北京正在試圖降低相關損害。王文濤本周將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和貿易代表戴琪分別在華盛頓和底特律會晤,這是美中因為中國間諜氣球事件而關係惡化後,高層之間進行的首批對話活動。

    中國新任駐美大使謝鋒周二抵達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後表示,中美兩國關係面臨「嚴峻困難和挑戰」。他指出,「我們希望美中共同努力,加強對話,管控分歧,擴大合作」。

    對於美國的制裁,關稅和出口管制,習近平多年來一直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應對措施,他既希望讓中國看起來強硬但又不想嚇跑外國企業。去年10月白宮針對先進半導體技術的全面限制幾乎完全阻止了中國接觸該行業,但北京對美光的行動傷害性只局限於單一美企的中國業務。而且對於如何實施該禁令,中國當局給自己留出了很大靈活性。

    中國網信辦強調美光晶片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風險,例如數據中心或雲端運算服務。但美光在中國賣出的大部分晶片其實用於不太敏感的消費電子產品,例如智慧手機和筆記型電腦。Edison Lee等Jefferies分析師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強調了這一區別,稱禁購令的影響將「相當有限」。

    「中國不需要為這個決定付出代價,」現任喬治城大學亞洲研究教授,曾任職於歐巴馬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的Evan Medeiros說。「對美光的行動表明,中國找不到對敵人殺傷力大但又不會波及自身的制裁工具,這連以牙還牙都算不上」。

    「重中之重」
    本月稍早,習近平在一次高層會議上提出「把維護產業安全作為重中之重」。一些分析師認為針對美光的行動只是北京邁出的第一步。與此同時,美國和歐洲正在轉向對供應鏈「去風險」,以避免在關鍵原料上依賴中國。

    新加坡管理大學中國貿易法教授高樹超表示,美光科技是第一家,未來會有很多,習近平上任以來,中國在多個問題上都拿出國家安全做理由,基本上一切都和國家安全有關。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國際關係專業副教授Yongwook Ryu表示,電動汽車行業是中國接下來可能採取報復行動的領域之一。他認為,「電動汽車是中國企業可以很容易找到替代品,且能為比亞迪等國內企業帶來好處的行業之一」。Ryu暗示在上海有一家超級工廠的特斯拉公司可能成為目標。

    「不可靠實體」清單
    近年來,中國為了對付美國的制裁創建了一系列工具,例如2019年年中宣布的「不可靠實體」清單。 2020年,監管當局宣布將對參與向台灣出售武器的波音防務、洛克希德馬丁和雷神實施制裁,但未提及具體措施,後續還對涉事企業高管施加罰款、赴中旅行禁令等。

    然而,由於受制裁的公司或個人都不在中國,北京當局無法執行這些懲罰措施。雷神旗下的另一家子公司普惠(Pratt & Whitney)或波音本身不在制裁之列,這兩家公司在中國都有較多業務。

    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傾向於使用關稅來懲罰外國政府違反「紅線」的決定,避免祭出會干擾供應鏈的限制措施。

    例如,在澳洲呼籲世衛組織調查新冠病毒來源後,中國對澳洲葡萄酒和龍蝦等產品徵收進口關稅或禁令,但沒有對澳洲鐵礦石採取措施。

    習近平也一直小心翼翼不拿台積電、鴻海等重要台資企業開刀,因為台積電可以提供中國需要的關鍵晶片,而鴻海在中國的代工廠給當地創造數以十萬計就業崗位。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曾在美國情報部門工作十多年的Gerard DiPippo表示,針對美光的行動顯然是「有針對性的,政治性的」。他說,「總的來看,中國政府一直不太願意對美國公司進行報復,因為他們認為美國政府會採取行動。」
    彭博新聞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