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微軟與核融合電力技術公司簽約 計畫5年後開始供電

    2023-05-11 14:16 / 作者 林宜萱
    科技公司Helion的核融合裝置「北極星」原型。路透社
    核融合是綠能專家眼中最理想的能源,因為不會產生核廢料,。美國核融合公司Helion與科技巨頭微軟(Microsoft)表示,雙方已經簽約,Helion預計2028年開始為微軟的一些設施供電。其實人類還沒完全掌握核融合技術,業界人士說,這是全球首份核融合發電交易,象徵大企業的信心喊話。

    路透社報導,美國政府實驗室和30多家公司正在核融合發電的研發上競跑,核融合被視為環保救星,既不會排放溫室氣體,也不會產生核廢料。目前各公司募得的私人資金共多達50億美元(約1537億台幣),如火如荼研究中。Helion的商業資金超過5.7億美元(約175億元台幣),微軟投資的人工智慧公司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在2021年就投資3.75億美元(約114億元台幣)。

    核融合需要將輕原子(例如氫)加熱到極度高溫,融合成一個比較重的原子,過程中釋放的大量能量再用來發電。目前為止,人類製造出的核融合反應時間一直都很短,輸入的能量一直都比輸出還要多。

    執行長柯特力(David Kirtley)說,Helion在2021年成為第一家讓核融合溫度達到攝氏1億度的公司,但核融合的最佳溫度應該要2億度;Helion第七代裝置「北極星」(Polaris)預計明年上線,將用高功率電磁脈衝來實現核融合。

    大多數核融合公司是用氫的同位素氚來進行反應,但Helion公司用的是氦-3。Helion預計,他們的核融合發電廠2028年商轉,目標是發電量一年後達到5萬瓩(50 MW)。

    1 MW通常可讓1000個美國家庭用一整天,因此這個發電量相當於美國5萬戶一天用電。科特利說,「50 MW是核融合達到商業發電的關鍵第一步,其帶來的收益會直接回饋到Helion更多Helion發電廠的開發上,並盡快將核融合發電納入美國和國際電力網路」。

    微軟總裁史密斯(Brad Smith)則表示,Helion的研究有益於微軟的清潔能源永續目標,也將推動市場建立有效率的新發電方式,加速供應更多清潔能源。

    Helion和微軟都沒有透露這筆供電合約的金額或時間細節,也未說明微軟的哪些設施將會使用核融合發電。

    核融合的時代即將到來?

    Helion核融合發電廠的設計和建造,也需要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NRC)、以及廠房所在的地方政府許可。核能管理委員會上月將核融合、核分裂的監管業務分開,讓核融合產業人士相當振奮,認為這有望縮短審核時間。

    但是,人類已經克服核融合的技術障礙了嗎?同在研究核融合的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主任布德爾(Kimberly Budil)去年12月才說,要蓋一座核融合發電廠,可能還需要數十年研究和投資。

    核融合產業協會(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主席霍蘭德(Andrew Holland)說,要達成核融合並不容易,這份合約彰顯的是,大企業正在建立對核融合發電的信心,「商界開始認知到,核融合的時代正在來臨,而且或許比大家想得還要快。在眾多公司驗證自己的核融合概念設備之際,這份合約是微軟對Helion快要抵達終點的信任投票」。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