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WSJ:馬克宏言論暴露歐洲長期迴避台海問題 應思考更多情境

    2023-04-19 13:52 / 作者 林宜萱 / 記者
    2023年4月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與歐盟外長波瑞爾(Josep Borrell)在布魯塞爾會面。路透社
    法國總統馬克宏本月赴中國進行國是訪問後,受訪時稱歐洲不該跟隨美國腳步、捲入台海戰爭,引發西方爭論。《華爾街日報》18日一篇文章指出,馬克宏的言論反映出歐洲過去很大程度上都在迴避台海問題,導致歐洲政壇高層缺乏相關討論、沒有共識;專家指出,歐洲現在應該思考更多台海危機情境,確定自己回應台海衝突的時間點和方式。

    報導指出,歐洲現在發現自己越來越難避免對台灣問題明確表態,美中在台海問題的僵持越來越緊繃,歐洲卻仍缺乏一個明確的對台政策,歐洲領袖和外交部長們一直避免針對「歐盟如何應對台海敵對局勢」進行討論。

    歐洲的亞洲事務官員最近一次在研討會談到台灣,是在上月30日。即使剛好提及台灣,數名與會官員告訴《華爾街日報》,他們對於台海衝突可能發生的情境、歐洲要如何因應或何時出手,仍沒有討論。

    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前任主席伊辛格(Wolfgang Ischinger)表示,歐洲大國過去傾向迴避台海這個龐大的複雜問題,許多歐洲小國也直到最近才開始關注美中在台灣問題上的緊張關係。

    什麼原因讓歐洲迴避討論?

    歐盟對台海採「一中政策」,承認只有一個中國政府,而這個政府在北京。歐盟成員和台灣都沒有邦交;歐洲的正式立場則是不單方面改變現狀,這意味著它不支持台灣獨立,也反對中國武統台灣。
    法國總統馬克宏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7日在廣州松園賓館一起喝茶。路透社

    實際上,歐盟每個成員對台的方式都不同,這取決於他們和中國的往來有多深。立陶宛等一些受過蘇聯共產黨迫害的中東歐國家訴諸於民主價值觀,加深了和台灣的經濟和政治連結,而其他歐洲大國則相對戒慎。

    馬克宏稱歐洲不應隨美國在台海問題上起舞,反映出歐洲一些國家對於美國被指提倡台獨的擔憂,也害怕在美中兩大陣營對立下,歐洲會失去自主權。另一方面,與馬克宏同時訪中的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接續訪中的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則都強調「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行為,尤其是透過武力。

    一些歐洲外交官表示,有一系列的原因讓歐洲難以討論台灣議題,即使是閉門情況下也是如此。他們擔憂「討論內容可能會外洩」,然後引來中國的回應,或造成歐洲對中國立場的更多分歧,也很少國家準備好要進一步討論台海衝突爆發時要對中國採取什麼經濟手段。

    但無論歐洲如何不想面對,該來的還是會來,畢竟在經濟全球化之下很難置身事外。歐盟是台灣最大的外資來源,台灣是歐盟前15大貿易夥伴,這要歸功於半導體的出口。台海衝突將會擾亂晶片供應鏈、也會影響歐中供應鏈,乘載全球40%貿易量的南海航線也會處於風險中。

    美國智庫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中國封鎖台灣,全球逾2兆美元的經濟活動都會面臨風險,電信、醫療等重要產業面臨供應短缺,通貨膨脹如吹氣球般脹大。

    有些外交官樂觀認為,歐盟在過去15年當中頻頻遭遇危機,但都能迅速團結起來找出共同回應,面對台海衝突時也會是如此。歐洲大國其實有在努力,這些大國和台灣也有非正式討論。
    2023年4月16日,G7外長於日本長野縣輕井澤町舉行為期3天的會議。路透社

    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日本,則可以利用今年擔任七國集團(G7)輪值主席的機會,讓德國、法國、義大利在G7會議期間討論台灣。本月18日G7外長會議後的聲明,便提及「台灣的和平與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

    認真談台海,歐美該怎麼做?

    專家指出,歐盟現在需要開始為台灣發生緊急情況時設定可能的反應,一是避免再有像馬克宏本月獨自語出驚人時暴露出的歐洲分歧,二是藉此向中國傳達軍事行動將引發更多後果的威懾立場。

    曾任德國駐美大使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前主席伊辛格說,美國應該更積極推動歐洲針對台灣問題設定好一個基本立場,作為跨大西洋為台海展開嚴肅討論的起點。跨大西洋的認真討論,才能展現歐洲並沒有失去在美國外交核心策略的優先地位,也能讓雙方對於這場潛在的台海衝突提出不同觀點。

    榮鼎集團中國事務資深顧問巴爾金(Noah Barkin)認為,「歐洲真的需要準備為不同的情境做好準備,因為這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不是判定『這是不是入侵』就好」,歐洲要問自己的核心問題是,「歐洲什麼時候必須有所回應、以及如何回應?」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