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德國總理蕭茲將訪北京 對中態度引發疑慮

    2022-11-01 23:01 / 作者 陳家齊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去年12月在政策演說中宣稱,「必須將對中政策建立在中國真實狀況的基礎上」,他還承諾將以「強大自信」,追求「德國和歐洲的利益」。




    圖片
    德國總理蕭茲本週將訪問北京。路透社




    然而,柏林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lobal Public Policy Institute)執行長班納(Thorsten Benner)透過「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投書指出,實際上,11月4日準備首訪北京並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的蕭茲,幾乎完全沒有展現出這種務實和自信。



    這篇題為「蕭茲面臨中國問題」(Olaf Scholz Has a China Problem)的分析指出,蕭茲上週屈服於北京壓力,允許中國遠洋運輸公司收購德國主要港口漢堡貨櫃碼頭的部分股份。此舉不僅不符合成形中的一項跨黨派共識,即德國急需減少對中依賴,也等於在強勢的習近平面前示弱。



    分析稱,現在是蕭茲改弦易轍,嚴肅面對習近平和中國的時候。他必須利用北京之行,就德國和歐洲利益與中國領導人正面對談,包括習近平支持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發動烏克蘭戰爭,以及他對台灣的威脅。



    事實上,德國正打破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尋求與北京建立更緊密經濟關係的做法,柏林對俄政策的災難性失敗也加速了這一轉變。目前德國所有主要中右翼和中左翼政黨都在形成共識,即德國需減少對中依賴。



    在野的基民盟(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要求嚴肅看待情報部門就依賴中國風險的警告;要求改變的最大聲量則是來自蕭茲政府內部的兩個聯盟夥伴。



    自由民主黨(FDP)副主席伏格爾(Johannes Vogel)要求「為中國豎立明確的禁止通行號誌」。綠黨籍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也告訴業界領袖,德國不能再按照商業第一原則行事,而不考慮「長期風險和依賴關係」。



    綠黨籍副總理哈柏克(Robert Habeck)承諾,德國與北京往來時將「不再天真」。他領導的經濟部也推出一系列具體措施,鼓勵企業從中國市場轉向多元發展,包括終止對中投資擔保計畫。據稱該部甚至正考慮對德國在中國的投資進行管控。



    蕭茲所屬的社會民主黨(SPD)對中態度也正發生重大轉變。社民黨共同領導人克林拜耳(Lars Klingbeil)稱,「德國有必要大幅減少對威權國家的依賴」,包括中國。擔任外長期間曾推動與俄建立更緊密經濟和能源關係的總統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上週也在基輔表示:「我們需要減少片面依賴,尤其是對中國的依賴。」



    許多商界人士皆認同這一觀點,尤其是德國工業聯盟(BDI)和許多在中國面臨日益不公平競爭的中小企業。



    另一方面,左派黨(Left party)和汽車、工程及化工相關、極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大企業,紛紛表態反對改變對中政策。



    儘管蕭茲今年曾警告企業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還強調需要擺脫中國、實現多元化,不過一個親中執行長組成的商業代表團將與蕭茲一起前往北京,因此他似乎仍在延續梅克爾對中國的「商業第一」政策,這堪稱「巨大錯誤」。



    蕭茲更大的錯誤是在6位部長的反對下,推動中遠收購漢堡碼頭股份案。蕭茲相信,若不為中遠交易開綠燈,將面臨經濟後果,中國領導高層勢必將持續利用他的這項弱點。



    分析指出,習近平和中國宣傳機構會試圖尋找蕭茲的弱點,並挑撥他和歐洲盟國及美國的關係,不過,蕭茲在訪問北京期間若能自信地維護德國和歐洲核心利益,仍有機會將他的對中政策拉回正軌。



    班納認為,蕭茲應表明,北京要為其繼續支持普丁付出政治代價,並應清楚告知北京,其對台灣日益侵略性的立場是不可接受的,德國將與夥伴一起,嚇阻中國對台灣的任何攻擊。



    此外,他應該明確反對北京在西藏、新疆和香港的鎮壓行動。與其簽署新的商業協議,蕭茲也更應解決德國企業與中國打交道時的擔憂。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