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分析美國會議員爭相訪台「朝聖」:既具象徵性也談實質議題

2024-02-22 16:13 / 作者 莊蕙嘉
美國眾議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率團訪問台灣,並召開記者會。李佳穎攝
美國聯邦眾議院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中國問題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今天(02/22)率團訪台,英國廣播公司(BBC)以「美國政治人物為何陸續朝聖台灣」(Why US politicians are on a pilgrimage to Taiwan)為題,報導近年美國政界人士相繼訪台的現象並分析其目的。

中共打比方「我們官方訪問檀香山、送武器給夏威夷獨派人士,美國作何感想」

報導開頭指出:「如果我們開始派官方代表團訪問檀香山,和希望夏威夷脫離美國獨立的分離派領袖見面,你們會作何感想?如果我們開始送武器給他們,你們會怎麼做?」

這是中共多年前曾經打過的比方,今天在中國社群再度熱傳。看起來雖不太對等,卻反映出中國政府對美國政界增加訪台頻率以及軍售台灣的不滿。

自2016年以來,美國國會代表團訪問台灣的次數大幅增加。這一年是蔡英文當選總統之年。根據「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統計,2018年有6名美國國會議員訪台,去年則多達32人。

華府和台北對於蓋拉格來訪的看法自然相當不同,那麼,美國政治人物訪台的目的何在?是單純表現支持對抗中國,或是激怒北京、並強化華府有意支持台灣永久分離(permanent separation)的公開噱頭?

BBC指出,這樣的訪問不可能不會有任何影響。美國如何拿捏與北京和台北的關係,在目前正處於緊張的台海關係中將有很大影響,可能維持現狀或變得更糟。

蔡英文政府任內鼓勵美國議員來訪 華府也未阻撓

美國聯邦眾議院「國會台灣連線」眾議員兼共同主席共和黨迪馬里(Mario Diaz-Balart)及民主黨眾議員貝拉(Ami Bera)上月24日訪台,是台灣總統大選後首批訪台的美國國會議員「朝聖團」(pilgrimage)。

迪馬里和貝拉表示:「我們來到這裡,確保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並表現雙方對民主價值之共同承諾與團結一致。」

BBC分析,這股美國議員訪台熱在蔡英文總統鼓勵下積極推動,而美國看起來也未阻撓。事實上,美國總統拜登算是歷來美國領導人中最明言對台防衛立場者,儘管他也不忘強調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

台灣議題分析家寇謐將(J. Michael Cole)指出:「美國一直說對台灣的承諾堅若磐石,但是仍需要公開的表現。這正是讓北京跳腳之處,也是媒體下筆的素材。」

BBC指出,不同於拜登去年11月以《外國軍事融資》法案援台8000萬美元,美國國會議員訪台,對台灣民眾再保證他們說到做到(保護台灣)而言,可說是低成本的方法。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說:「我們有研究顯示,高階層訪問團能增加民眾對美台關係的信心。」

美國政治人物也自有盤算 藉訪台打亮反中形象、鞏固選區

美國政治人物訪台目的並非總是那麼無私,也有自己的盤算。他們藉由訪台提升自己的反中形象,特別是展現給美國本土的選民看,甚至左派人士也熱中於證明自己堅定反北京的立場。

陳方隅指出:「2016年之前,這些訪台通常是低調進行,美方想避免激怒中國,但是現在愈來愈多人發現,不管他們怎麼做都會激怒中國。」

台灣和美國國會淵源深厚。1979年時任美國總統卡特與中華民國斷交、轉與中共建交,美國國會施壓他簽署《台灣關係法》,奠定與台北關係的基石,明確承諾美國反對任何企圖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的行動,並提供台灣足以自我防衛的武器。

在1970年代仍處於戒嚴狀態的台灣,美國的共和黨是盟友;對於正與蘇聯處於冷戰時期的美國,台灣是反共前哨。時至今日,反共色彩或許已不如前,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夥伴角色。

除了是民主夥伴 美台國安及經濟利益關係亦深

現在的台灣已不僅只有共和黨為盟友,經過美國前總統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新冠肺炎溯源爭議及間諜氣球出現美國上空等事件後,支持台灣已成為美國跨黨派共識。

不僅如此,美國與台灣更有國安和經濟利益的關係,尤其是半導體。因此不同於烏克蘭的處境,美國政界並沒有「切斷對台軍事援助」的意見。

BBC總結指出,美國國會議員訪台,究竟是利是弊?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2022年8月2日旋風訪台,北京以台海週邊軍演報復,甚至發射飛彈飛越台灣上空。當時台灣民調顯示,民眾認為裴洛西來訪損及台灣安全。

美國議員訪台究竟是利是弊?專家認為有象徵意義、只是「重要議題不能公開」

研究台灣問題的專家,經常引用已故美國總統老羅斯福名言「好聲說話,手拿巨棒」,形容美國和台灣在兩岸關係上軟硬兼施的策略。

寇謐將表示,美國國會代表團的訪問也許是象徵性的,但對台北和美國國會都是很好的公關,除了裴洛西那次之外,美台都避免過於刺激北京。

那麼,這些訪問真正的意義何在?寇謐將說:「畢竟真正實質的議題,例如情報或國防的高層交流,這些都不會出現在檯面上公開。訪問是有建設性的,只是美國政府堅決要求台灣政府不可公開這些內容。」
莊蕙嘉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