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經貿大事回顧⋯⋯中共取消ECFA部分貨品關稅優惠、台美可望避免雙重課稅

2023-12-23 07:00 / 作者 吳馥馨
美中台關係示意圖。取自iStock
2023年只剩最後一周,回顧今年,是全球正式走出新冠疫情的第一年,經過長達三年的全球公衛危機,原以為疫後經濟可望一飛衝天,但經濟表現卻在美國聯準會(Fed)一連串鷹式升息、通膨風險續存,以及俄烏戰爭持續、以色衝突升溫等地緣政治衝突升溫等危機下,復甦力道不如預期,台灣身為出口導向經濟體,衝突更顯嚴重。

政治面也因2024年大選,兩岸關係更顯緊張;繼中國商務部確定貿易壁壘成立後,存續逾10年的兩岸ECFA協議,其中丙烯、丁二烯、對二甲苯等12項塑化貨品早收清單關稅優惠確定取消。

今年即將進入尾聲,《太報》特重點整理帶領讀者回顧2023年,也展望明年,待明年新總統選出後,都將在這些逆境中找出新方向。

一、全球升息循環下,出口、外銷訂單長黑

在Fed帶領全球升息循環下,台灣央行也跟進升息,但幅度不大,只有今年初升息半碼,第2季開始就按下了「停止鍵」;但Fed強勢升息卻壓不住通膨蠢動,以致全球需求熄火,出口表現一度委靡。

截至今年11月,外銷訂單才在基期已停的條件下,結束「連14黑」,以年增1%的速度驚險結束長黑,但預期12月又會出現衰退。經濟部坦言,雖然廠商庫存調整朝健康情勢發展,但庫存回補的態度卻十分謹慎。

連帶著出口表現也不振,9月出口結束連12黑後,10月再翻黑。以致國民黨立委林德福在財政委員會向財長莊翠雲質詢,台灣出口到底是「黎明將至」還是「陰晴不定」。所幸,11月又回到正成長軌道上,財政部並預估我國出口可望於第 4 季終止跌勢,轉為小幅上升。

但外銷訂單因有五成的貨品是台灣接單、海外生產;在全球終端需求未明顯回升,中國大陸疫後復甦不如預期的情況下,12月接單恐怕又會衰退。儘管如此,近年在AI及快效運算商機加值下,今年全年外銷訂單可望上看5,670億美元左右,為史上第3高,僅次於2021年、2022年。

二、兩岸衝突升溫 ECFA部分貨品取消關稅優惠

今年4月,中國商務部宣布台灣一直禁止大陸2,455項貨品進口,宣布對台灣啟動貿易壁壘調查,調查將在半年內完成,但必要時可再延3個月至明年1月12日,被外界解讀是劍指總統大選。8月17日進一步表示,這已違反WTO「非歧視原則」,除了將禁止貨品數量提高至2,509項,並在商務部及國台辦接連預告下,明示將檢討ECFA關稅優惠。

雖然商務部在10月9日以「案情複雜」為由,將調查期間延到明年1月12日前完成,但在12月15日的「選前一個月」,提早宣布確實構成貿易壁壘,將採取「相應措施」。之後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更火速於12月21日宣布,自明年元旦起取消丙烯、丁二烯、對二甲苯等12項塑化貨品ECFA早收清單關稅優惠。

由於經濟部一貫主張在WTO機制下討論,也呼籲對岸在WTO機制下處理貿易爭端;但中共仍刻意繞過WTO途逕;外界預料如此僵局難解,除了塑化產品,恐還會有下一波行動。經濟部產發署則預估,工具機、鋼鐵、紡織等產業受影響比較大。

三、台美簽署21世紀貿易倡議初步協定,也可望朝租稅協定再進一步

就在兩岸關係深陷低谷之際,台美關係卻是史上最佳。今年6月1日,「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於華府美國在台協會(AIT)總部,由我駐美代表蕭美琴與AIT執行理事藍鶯代表雙方簽署;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副貿易代表畢昂奇及AIT理事主席羅森柏格都在場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簽署,涉及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中小企業等5項議題。並於接下來的談判鎖定勞工、環保與農業等3個議題。

但由於協定不涉及關稅減讓,也被前行政院長陳冲批評像是「安慰劑」,行政院經貿辦則說明,首批協定的利益是具體的,並以「貿易便捷化」為例,可以大幅降低企業進出口成本,絕非只是安慰劑而已。

隨著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台美簽署租稅協定,避免雙重課稅的目標又更進一步。11月中旬代表我國出席在美國舉辦APEC會議的財政部長莊翠雲返回時透露,已藉會議期間向美國財長葉倫表達台美儘速洽簽租稅協定,以解決雙重課稅問題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美方官員回應的態度也是正面、積極的

財政部國財司12月初也透露,由於雙方都意識到租稅議題已成為一項須急迫排除的「障礙」,為加速吸引台灣半導體、電動車等相關供應鏈赴美投資,因此除了原本洽簽台美租稅協定的目標,美國參眾兩院也在推動快速減免法案的相關立法,兩者將雙軌併進以解決雙重課稅的問題。

四、地緣政治催生台廠全球布局 對外投資創新高

由於地緣政治升溫,台商海外投資基地,也從過去集中在中國大陸、東南亞,轉為全球布局。

受台積電二度增資美國廠,以及獲准投資德國廠共約118億美元影響,經濟部投審司統計,今年1-11月整體對外投資衝上228.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年增145.6%。光是台積電單一公司對外投資金就占整體對外投資金額逾五成。

而受惠離岸風電增資潮,僑外投資金額大進補,今年前11月核准外商來台投資2,102件,年減8.9%;核准金額107.9億美元(約新台幣3,237.4億元),外商來台投資額是15年來次高。


五、囤房稅2.0三讀 居住正義邁一步

趕在第10屆立委的末班車,第8次會期最後一天,立法院三讀通過俗稱囤房稅2.0的《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新制明年7月上路、後年5月收到新稅單,約128萬戶囤房族受到影響

依據新制,民眾持有房屋數量從「縣市歸戶」改為「全國總歸戶」,而且採「全數累進」計稅,地方政府「必須」訂定差別稅率,房屋稅率上限從3.6%上調至4.8%。出租且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繼承取得共有住家用特定房屋法定稅率皆1.5%至2.4%。政策目的希望藉由合理租稅負擔,引導囤房將餘屋釋出到租屋市場。

為促使建商合理訂定房屋售價,房屋起造人稅率,持有2年以內,稅率2%至3.6%,持有超過2 年之餘屋,稅率最高4.8%。

減輕實際居住者負擔,針對全國單一自住(排除豪宅),稅率則從原本1.2%調降至1%。

此外,過去有民眾或法人投機取巧,刻意將房屋設置多個門牌,分割成小坪數,讓住家房屋現值壓低在10萬元以下,藉以規避房屋稅。本次修法也通過法人不得適用,只限自然人,且全國以3戶為限。

儘管修法被視為實現居住正義的重要一步,意義非凡,但在野黨也提醒,「稅基」過低問題,由於「房屋公告現值」離市價差距仍然太遠了,以致於「稅率」再怎麼調高,囤房族增加的成本仍有限。

對此,財長莊翠雲承諾,會敦促各地方政府合理評定房屋現值,過去部分地方政府長年沒調稅基(房屋標準單價),但在財政部督促下,各地方政府已都在調高,尤其新蓋房屋,加上地段率調整,已上調很多,以台北市為例,已調高1.84倍。

而包括桃園、宜蘭、澎湖、金門四縣市明年恰巧適逢稅基調整年,若都調升房屋標準單價,將面臨稅基、稅率調升的「雙夾擊」。

六、所得稅改革 幼兒扣除額提高、房屋租金改列特扣

立法院也趕在會期最後一天通過《所得稅法》第17條修正草案,包括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房租租金支出改列特別扣除額兩大修法;前者立法旨在鼓勵生育,後者則可望讓長年租屋黑數顯影,也是實現居住正義的一環。

台灣出生率不振,生育率全球末段班,早已是國安危機。為鼓勵生育,也配合政府0-6歲國家一起養精神,本次修法將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的適用年齡由5歲提高至6歲。還將可扣除金額大舉加碼,第一胎扣除額提高至15萬元;第二胎更直接加碼至22.5萬元,而且不設排富條款。財政部據此推估幼兒扣除額部分減稅利益約23億元、67萬戶受惠。

2001年《所得稅法》修訂,增訂租金支出為列舉扣除額,每年可列舉扣除額12萬元;但迄今已23年未調整。在崔媽媽基金會、巢運等團體遊說下,本次修法不只將額度提高到每年18萬元,還從原本列舉扣除額,改列在特別扣除額之下。

不過,房屋租金特扣額設有排富條款、也要剔除名下已有房子的有殼族,扣除額也要扣除已領取的租金補貼。

改列特別扣除額還有一好處,不僅能避免標準扣除額會隨著物價上漲而調整,讓租屋者看得到、吃不到問題;也透過承租人申報,勾稽出房東應申報、但未申報租金收入的沉痾,讓租屋黑數顯影。

七、延宕十年、經濟部完成組改

經濟部推動組織改造近十年,終於在上半年立法通過,今年9月26日正式上路。根據《經濟部組織法》修正案,行政院為辦理全國經貿行政及經濟建設業務,特設經濟部,並依組織精簡原則,將該部調整為6個司、6個處,及10個三級行政機關及1個訓練機構。

其中,產業發展署、國際貿易署、能源署及中小及新創企業發展署,由局處改制為署。原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將結合工業區業務,改組為產業園區管理局,原來的台中、中港、屏東、高雄等4個分處,未來會改制為台北、台中、台南、高屏等4個分局。

內部單位部分,包括有「綜合規劃司」由研發會改制;「產業技術司」由原技術處更名;「投資促進司」由原投資業務處更名;「投資審議司」由原投資審議委員會改制成立;「國營事業管理司」由原國營事業委員會改制成立;「經濟法制司」由原法規委員會及訴願審議委員會整併。

八、邁向非核、核二正式停機 台灣西岸已立起270支風機

運轉40年的核二2號機已於3月14日停機除役,自此,北部地區已無核能發電,全台只剩下屏東核三發電廠,核電占比進一步降至7%左右。

為此定供電,經濟部已規劃各項因應措施,確保供電穩定。在燃氣機組規劃部分,通霄小型機組(18萬瓩)已於今年1月上線接受調度,另外,大潭8號機(112萬瓩)也在夏天用電高峰前上線接受調度。

此外,也加緊再生能源建置,經濟部也在11月5日宣布,完成第270座離岸風力機組,累積裝置容量超過2.1GW,也將台灣海峽的自然風力轉化為國家發展所需的綠色電力。

能源署也加緊離岸風機建置,包括完成3-1的渢妙、海鼎二、海盛、環洋、海峽二、加能風場、達天等5座風場簽約,並公布離岸風電3-2遊戲規則。包括單一業者風場的獲配容量,可依照優先順序,給予不同容量上限,最大獲配容量達到900MW。國產化要求改成「自助餐」,總分拉高至120分。

九、史上頭一遭 全民普發現金6000元

為加速疫後復甦、維持經濟成長,政府提出《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其中有1,417億元用來發放普發現金每人6,000元,與全民共享經濟成果。最終在10月31日領取期限到期後,全民共有逾2,348萬人請領,占99.7%。

本次普發現金連「新生兒」都想到了,今年10月至12月國內出生領有出生證明的國民,且生父或生母符合領取資格的新生兒,也可以領6,000元;新手爸媽可配合醫療院所新生兒通報時程,在寶寶出生10日後攜帶相關證件前往郵局領現,可以領到明年1月31日。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