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談COP28對台灣的衝擊 「碳交易之父」李堅明:台灣應提出更有雄心的目標

    2023-12-11 17:21 / 作者 戴嘉芬
    有「台灣碳交易之父」之稱的台北大學教授李堅明表示,全球減碳進度太慢,無法達成2030年減碳43%目標。廖瑞祥攝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在杜拜舉辦,會中達成多項協議。這些協議對台灣產業將帶來何種衝擊?有「台灣碳交易之父」之稱的台北大學教授李堅明今(12/11)表示,全球減碳進度太慢,無法達成當時設定2030年減碳43%的目標。尤其台灣應該提出更有雄心的目標,因為企業正面臨加速減碳的壓力,不只來自於政府,還來自於世界各國及品牌客戶的壓力。

    李堅明上週參加杜拜COP28氣候峰會,剛返台即擔任「綠色金融與半導體供應鏈的發展論壇」講者,分享本屆COP28會議內容,主要檢討2015年簽訂《巴黎協定》以來各國的減碳進度,未來無論國家政策或企業營運都將依循此原則。

    李堅明直言:「全球減碳進度太慢,無法達成當時設定2030年減碳43%的目標。」相較於國發會訂出2030年台灣減碳目標24±1%而言,他認為台灣應該提升更有雄心的目標,因為台灣企業面臨加速減碳的壓力,不只來自於政府,還來自於世界各國及品牌客戶的壓力。

    減碳的兩個方向,一是少用化石燃料,另一是使用綠電替代,所以企業成本大增是可預期的結果,使得金融議題變得尤為重要。李堅明說,「當企業面對減碳時,如果仍抱著顧成本的消極心態,很難有所作為,但若將之當成一個企業經濟發展的機會,就應該更有雄心提高減碳排目標。」

    在台灣企業未來的減碳路徑上,李堅明也主張,不應只是購買國外碳權,更要成為碳權的供給者,比如與國際獨立碳權機構合作,到印尼或非洲等開發中國家,投資減碳設備或大規模造林,成為國際減碳行動的一份子,使碳權交易所更為活絡。

    李堅明表示,全球面臨氣候變遷,已提出降低損失與損害的策略,包括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調適與減災、解決殘餘風險如加強社會互助保險等等。

    他認為,此次CDP28大會對台灣有4大啟示,首先,需錨定氣候變遷因應的正確想法,將氣候變遷因應視為國家與企業發展的機會,政府與企業董事會才會展現雄心與速度。其次,國家與企業都應訂定1.5度C路徑目標,台灣應提高2030的NDC目標至少至40%,目前僅24%,企業應盡速訂定短中長期減碳目標。

    第三,淨零應納入企業治理的新價值,淨零與韌性企業是展現企業ESG的新標竿。第四,應用碳權縮短淨零距離,台灣是製造大國,減碳成本高,應善用國際高品質自願性市場碳權,提高減碳雄心與減碳國際影響力,創造碳權的產銷者。

    這場論壇由鼎越開發、京華廣場共同主辦,邀請國立台北大學教授李堅明、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勤業眾信資深執行副總范有偉3位講者從不同面向分享綠色金融與半導體供應鏈趨勢。

    戴嘉芬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