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諾貝爾生醫獎兩得主8月才訪台 卡里科還與4校高中生對談

    2023-10-02 20:06 / 作者 財經中心
    唐獎第五屆生技醫藥獎得主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左一)、卡塔林•卡里科 (Katalin Kariko)(左二),也獲得2023年諾貝爾獎。廖瑞祥攝
    諾貝爾獎今 (10/2) 揭曉生醫獎,由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o)、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共同獲得,表彰他們對核苷鹼基修飾的發現,促成開發有效的COVID-19 mRNA疫苗。兩人也是唐獎本屆「生技醫藥獎」得主,今年8月才一同來台出席唐獎頒獎典禮,其中卡塔林·卡里科還在唐獎安排下前往北一女中,與兩百多名來自建國中學、師大附中與成功高中四校高中生對談。

    卡塔林·卡里科、德魯·魏斯曼今年8月才一起來台參加第五屆唐獎頒獎典禮及「唐獎週」各場公開活動,唐獎還特別安排卡塔林·卡里科前往北一女中,與兩百多名來自建國中學、師大附中與成功高中四校高中生,以「mRNA療法-我的生命之旅」主題齊聚對談。

    卡塔林·卡里科當時以她自身崎嶇波折但築夢踏實的人生經歷,鼓勵在場有志成為科學家的青年學子,對自己所從事的事保持熱情,並且相信自己,學習與壓力共處,不斷學習成長,期盼更多下一代學子能投入科學家的行列。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兩人此次獲獎更證明兩位唐獎得主突破性發現與創新技術是SARS-COV-2疫苗能被快速開發的關鍵,不僅徹底改變了疫苗學,更是蛋白質療法的典範轉移,正式宣告以RNA為療法的醫學新時代來臨。

    有別於傳統蛋白質療法開發時間久、製造經費高,mRNA技術讓細胞成為生產所需抗原或治療性分子蛋白的工廠,不但可量產且價格相對便宜,特別有助於貧窮或開發中國家人民也能擁有同樣好品質的醫療。未來還可應用在其他病毒疫苗、個人化精準癌症疫苗等多重疾病的治療領域。

    唐獎指出,要將RNA送進人體有兩大挑戰,首先,RNA會觸發先天性免疫反應;其次,RNA在人體內極易降解,難以送達標的細胞或器官。塔林·卡里科與德魯·魏斯曼開發的新平台使用經過核苷修飾,可逃脫免疫系統的mRNA,克服了合成mRNA會被先天性免疫系統辨識而引發嚴重發炎反應的問題,使人體細胞能自行產生病毒棘蛋白,進而誘發B細胞產生中和抗體、訓練T細胞攻擊受感染的細胞等一系列適應性免疫反應。

    卡塔林·卡里科則是在匈牙利接受教育,並於1985年移居美國,專門研究RNA及其化學合成,使能在體外/體內的細胞中有效生產蛋白質。她有系統且嚴謹地解決了將RNA使用在疫苗學和治療中的許多問題。在1990年代,作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副教授,卡里科博士全心投入開發用於蛋白質療法中的體外轉錄信使RNA(mRNA),並試圖了解RNA媒介免疫反應的機制。

    她與同事德魯·魏斯曼博士一起證明了mRNA會被類鐸受體(TLRs)辨識,從而參與先天性免疫反應。若將mRNA注射到動物體內,會導致嚴重的發炎反應。但若mRNA的核苷經過修飾,如同一些自然存在的RNA,就不會引發這些反應,最終,他們成功找出了重要的核苷修飾,並創造了不會引起發炎的隱形 (stealth) RNA。

    唐獎也指出,這次是繼唐獎首屆2014年生技醫藥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本庶 佑(Tasuku Honjo)於2018年共同榮獲諾貝爾醫學獎,2016年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伊曼紐.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珍妮佛.道納(Jennifer A. Doudna)以基因編輯技術貢獻榮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後,唐獎得主第三度獲得諾貝爾獎殊榮。
    財經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