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黑心房東賺價差!民生用電700度以下凍漲 租屋族恐看得到、吃不到

    2023-03-31 12:44 / 作者 吳馥馨
    黑心房東賺價差,民生用電700度以下凍漲 但租屋族恐看得到、吃不到。陳品佑攝
    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宣布4月1日起平均電價調漲11%,但為兼顧民生,家戶用電每月700度以下凍漲,但政策美意,卻被黑心房東「黑掉了」,甚至傳出房東向房客喊價,每度收取高達7元的電價,賺取高達4到5元的價差,讓原已經濟弱勢的租屋族,再被剝一層皮。

    民進黨立委何志偉、郭國文,與崔媽媽基金會今(31)日召開「合理透明的電價是基本人權」記者會,盼解決長期以來,黑心房東利用個資保障這個保護傘,藉著電費單需要電號及用電戶名才可查詢的限制,向房客收取昂貴電價,藉以賺取電費價差。

    不只電費凍漲吃不到 黑心房東還靠電費價差謀利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表示,自從台電公布新電價後,基金會就發現在網路上許多電價討論,電價從每度6塊錢喊到7塊錢都有,尤其居住套房、雅房的族群,已是社會上較為脆弱的一群,電價上漲又令其雪上加霜。

    呂秉怡說,依據《能源管理法》、《台灣電力公司營業規則》以及《電業法》,非經許可不得經營電業,也就是說,房東不得賺取電費價差,但上周基金會接到某國營事業的員工來詢問,他們派駐外地,2塊錢的電費,房東居然收5塊錢,連基層公務人員都會碰到這樣的狀況,何況一般民眾?

    呂秉怡說,目前台電公用電費要有電號及用電戶名才可查詢,2022年7月才改成電費單有整體用電及當期每度平均電價;他呼籲,應該改成可用地址查詢用電度數及當期平均電價,這就沒有個資問題。

    分租套雅房的實際電價。崔媽媽基金會提供


    分租套雅房的夏季實際電價。崔媽媽基金會提供


    呼籲電費單應透明,內政部應修改租賃定型化契約

    此外,他也具體建議,內政部應修改租賃定型化契約,應把電費為當期最高級距,改為電費不得超過當期平均電價,以免房東將天花板當成地板來計價。另外,電業是公用事業,經濟部及台電應對超收的房東予以提醒或管理。

    何志偉則表示,雖然93%民生用電都受惠700度以下凍漲的政策優惠,但集中在六都的套雅房租戶,長期卻因房東電價不透明產生爭議。依計總處2020年統計,全台有87萬戶為租戶,再對照每戶平均人口數2.8人,推估租屋人口數有逾245萬人,意味全台約有八分之一人口都有租賃需求,但極少數房東帳單不透明,甚至有賺取價差的非法行為,租客權益相對弱勢。

    何志偉表示,台電應藉由規定調整,讓房客可用地址上網查電費。此外,台電也應積極對外說明,分租套房裝設智慧電表與報稅無關。

    郭國文則表示,根據立院財委會資料,近年房東報稅比率雖因政府措施有增加趨勢,但房東一直不願意所得透明,成為推動政策最大阻力。

    房東逃漏稅 換裝智慧電表缺乏誘因

    據悉,分租套房、雅房除了電費單不透明,租客無法查詢被黑心房東賺價差的問題之外,也有多人用電,讓電費級距上升,一旦超過每月700度用電,700度至1,000度的用電漲3%,1,000度以上漲10%。雖然經濟部與台電多次呼籲房東可換裝智慧電表,選取時間電價來減少電費,但房東更怕被「查電表」(國稅局查稅),換裝誘因不大。

    台電出席代表則表示,電費若開放一般民眾皆可查詢,恐有個資爭議,因台電和房東有契約關係,但和租屋者卻沒有,開放查詢無法確定查詢者的身份及目的,他們也十分擔憂。

    台電也再次說明,集合式分租式住戶可申請裝設智慧電表節能調整,就可不漲電費,且台電也僅知電號無法得知房子有無出租。

    4/1電價調整住宅電價。台電提供


    內政部則表示,會將再與台電研議如何讓用電資訊讓雙方能更快速的查詢,也會檢討目前租賃定型化契約的電費收取及計算方式。內政部提醒,定型化契約不可隨便調整契約內容,也不可單方面調漲電費,若有房東喊價電費的情事,房客可向地方地政機關或管理單位反映,依《消費者保護法》可罰3萬至30萬元。

    居住不正義 租屋族吃不到的德政不只電價凍漲 更有租金補貼

    事實上,租屋族「看得到、吃不到」的政府政策,電價只是冰山一角;行政院300億元擴大租金補貼,提供每戶每月最高2,000元至8,000元租金補貼。但房東一般都怕被「查稅」,通常都會明示、暗示房客不得申請。

    去年就有一名男大生在Dcard上分享,因在房東不知情下申請了租屋補助,結果房東在知情後,竟然將整棟樓每戶房租都漲了1,000元,還告訴其他所有住客說,漲房租是因為原PO去申請補助,結果就導致他被其他租客霸凌。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