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總統政見會】柯文哲痛批民進黨論文案!抄襲升官是品德教育最差示範

    2023-12-26 14:34 / 作者 吳家豪
    總統候選人第二次政見發表會,民眾黨柯文哲抵達現場。陳品佑攝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今(12/26)在政見會上,鎖定教育問題猛攻綠營,他痛批民進黨執政在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意識型態介入教育太深,「政治力公然介入大學自治」,因為政治,用「卡管」,讓台大兩年沒有校長;還搞掉三個教育部長。在國外,論文抄襲是要下台的,林智堅論文案,民進黨卻全黨挺一人,公然和台灣大學對打,其他抄襲的一樣升官,若無其事,這是品德教育最差的示範。

    針對近期108課綱爭議,柯文哲也聲援針對國文課內容提質疑的北一女老師,108課綱上線後,引起各種混亂,連北一女的老師都批評,這是學生、老師、國家三輸,台大電機學院院長張耀文說,108課綱新生,基礎學科成績,包括微積分、普通話學都嚴重退步,但學生負擔壓力有增無減,他也宣示,他要解決108課綱困境、簡化學習歷程、學科考試納考國英數,不再一試定江山。教育是窮人翻身的最後機會,升學制度不應反而剝奪弱勢學生升學的機會。

    柯也轟賴清德,指其過去擔任行政院長時喊出2030雙語國家政策,結果沒有完整規劃,導致基層教師、家長恐慌;此外,他還批評,未來10年將有40所大學要倒閉,6000名教師失業,「這不是一句做功德就可以解決」,他會將「重高教、輕技職」的教育政策調整成「高教與技職並重」、強化產業銜接、解決學用落差。

    中選會主辦第16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第2場,於今日下午2點在中視舉行,柯文哲首先上台,鎖定教育問題猛轟民進黨及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他指出,當前教育喪失以下三項功能:一、無法促進社會階級流動,現在的升學制度下,窮人家的小孩沒有更好的機會;二、無法學以致用,台灣現在缺工跟低薪並存,代表學校教出的學生不符合社會需要;三、無法接軌國際,台灣的教育國際化程度很低,國際競爭力不足。

    柯文哲說,教改30年,只講多元,系統混亂,在當前升學制度下,社經地位高的家庭,其子女念台大的機率,比弱勢家庭高6倍,為何台灣教育不再平權?不再提供弱勢孩童有翻身的機會?

    柯文哲表示,雙語教育只講願景,沒有路徑,賴清德在2017年擔任行政院長時,喊出2030雙語國家政策,但師資跟教材沒有完整規劃,導致基層老師、家長恐慌,「我想,你自己應該都會承認執行不力吧」。

    柯文哲表示,台灣的經濟體,大於香港、新加坡,但香港有4家大學、新加坡2家大學在世界排名100名內,台灣只有台大偶爾進、偶爾不進,表示台灣高等教育,競爭力明顯不足。

    柯文哲說,未來10年,台灣將有40所大學要倒閉,超過6000名老師會失業,這不是一句「做功德」就可以解決,私立大學生每人每年要補助3.5萬元,但這可以解決私立大學即將倒閉的問題嗎?

    針對高教改革:他也說,台灣高教支出佔GDP 0.39%,遠遠不及OECD及美國的GDP 1%。我要提升高教支出,提升教師薪資,讓台灣有大學可以進入世界百大。對即將倒閉的40間大學,政府應全盤規劃、協助私校團隊轉型。

    柯也說,他要延長義務教育:向下延伸到5歲的幼稚園,向上把高中職納入【準義務教育】建立12+1義務教育制度,符合世界先進國家發展趨勢。

    針對雙語教育,柯也說,擔任台北市長任內推動雙語教育,有具體的時程表、按部就班,師資、教材都有進度表;2017開始2校,2023學年度總計108校,穩健的增加,不會造成教師、家長的恐慌。推動雙語教育最大的困難就是培育雙語教師,現行政府對於雙語師資,只有想法,沒有辦法。他主張,多元管道培育雙語師資,包括教師聯合甄選、公費生培育、現職教師培訓、外籍師資徵選等等,他會免費提供國中小線上+線下雙語教材,來彌補偏鄉落差。

    柯還說,他關注弱勢,提倡教育平權,他會成立早期療育委員會,整合教育、社福及衛生機關,對0-6歲有身心障礙的孩童,提早治療、輔導及教育;延續台北市的政策,每8位身心障礙的學童,配備一名呼吸治療師及護理師,完整照顧,他也會制定國中小「營養午餐專法」,確保午餐品質和食安,弱勢學生,每餐補助提高至75元。

    柯也宣示,要建立「AI智慧校園」落實網路平權,指這個時代網路是人權,我會在全台校園鋪設光纖網路,教室free wifi,85吋觸控螢幕,「一師一載具」、「一生一平板」,酷客雲網路教學,目前全台各縣市,海外1000僑校都用這個系統。讓科技弭平城鄉落差,落實教育平權。

    柯最後說,AI人工智慧已經迅速崛起,國中小要納入程式設計課程。高中職、大專院校,開設AI相關課程與學分,推動AI人才培育計畫。


    吳家豪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