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賴清德出訪解析】訪美被降格?學者:從《彭博》專訪可見是「特別溝通過的安排」

    2023-08-19 07:00 / 作者 李佳穎
    副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光是尚未下機前由誰來接機就成為討論話題,照片為賴清德過境舊金山時由AIT主席羅森柏格登機迎接。截自賴清德臉書
    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巴拉圭、過境美國紐約與舊金山共7天6夜的行程劃下句點,從過境美國接機待遇到會面人士都引發討論,更有甚者認為是美方壓抑之下的安排,但這都被學者認為是「過度解讀」。東吳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指出,低調的行程安排凸顯美方信任台灣,是可以共同控管風險的可靠夥伴。

    副總統賴清德出訪一舉一動受到矚目,光是去程抵達美國紐約尚未下機就成為輿論話題,由美國在台協會(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而非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接機,被認為規格不如以往,不過學者們都認為是過度解讀。

    北醫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張國城認為,副總統出訪的規格都是由副手層級如次長、副司長陪同,由執行理事而非主席接機,完全符合公務安排。政大國際關係中心研究員劉復國也認為,「降格說」沒有必要,主席雖然沒有臨時接機,但在後續的行程仍有碰到面,那就只是外交禮儀安排考量。

    陳方隅則指出,「一定要主席接機,這個前提本身就錯了。」羅森柏格已經親自說明是因為妹妹婚禮所以無法親自接機,而以往正副總統出訪,主席或執行理事都曾接機,副總統的行程不會因為由誰接機就有所不同。

    賴清德上回過境美國曾與多位美國政要視訊談話,爾後出席宏都拉斯總統就職典禮,在場邊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自然互動;相較之下,這回除了在巴拉圭與美國內政部長哈蘭德(Deb Haaland)交談合照,至今沒有與美方會晤的行程被揭露,被認為是配合美方低調安排。

    劉復國指出,中國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長楊濤曾於7月底訪問華府,與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國安會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柏蘭(Sarah Beran)與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對話,中美會談當中可能就賴清德訪美行程提出要求,形成最後低調的安排。

    劉復國表示,目前並沒有看到賴清德有美國與參眾議員或官員的會晤行程,有可能是有見面、溝通,但沒有公開,對於美國來說,只要不公開,就不會有直接衝擊。而他也認為,若賴清德的行程因此有所調整,台灣應該可以理解與諒解。

    陳方隅則指出,賴清德作為副總統,無法見到美國官員,但目前沒有與參眾議員公開會面的行程,可能是美國要避免讓中國有任何挑釁的藉口;不過總統蔡英文於3月過境時已經與眾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見面,這回賴清德沒有見任何人,反而證明賴清德是蔡英文的接班人。

    至於賴清德與哈蘭德在友邦巴拉圭交談合照,有論者以在宏都拉斯與賀錦麗自然互動相比,認為會面層級不如以往,張國城、劉復國與陳方隅三人都認為是過度解讀,畢竟台灣不能決定美國特使團的成員,若能見到特使團最高代表,已經是外交成就。

    張國城分析,美國與拉丁美洲國家互動密切,具有長期的歷史脈絡,因此美方派遣特使團一定是優先考量與該國關係及關切的問題,而非介意在場的台灣副總統。他也反問:「賀錦麗有去嗎?如果沒有去,當然不會見到她。」

    劉復國則指出,美國也進入總統大選的選舉季,副總統需要勤跑行程固樁,對台灣而言,副總統代表中華民國台灣在慶典外交、就職外交場合與其他國家且非邦交國的元首、政要自然互動,已經達成重要任務。

    賴清德出訪期間,外媒《彭博》恰好以他作為封面人物,並刊出專訪,陳方隅指出「這是有特別溝通過的安排」,賴清德自從成為總統參選人後,不斷重新定位各界對於他在兩岸關係上的看法,這次專訪提到「不存在正式獨立的框架」,成功達到扭轉印象的效果。

    陳方隅認為,賴清德過去的發言與民進黨的主張不謀而合,國際媒體因為中國或種種原因,將賴清德定位為「台獨份子」,而他接受《彭博》專訪是再次與國際對話,選在全世界關注他過境美國的時間點,透過重要媒體「再保證」他將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立場。

    陳方隅表示,美方的重點是「控管風險」賴清德過境美國的行程雖然低調,但「沒有縮回去」,僑宴行程公開,凸顯軟實力的觀賽行程如常進行,都顯示和美方密切配合控管風險,美方也信任台灣與賴清德的團隊願意互相配合,視為非常可靠的夥伴。
    李佳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