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深入新疆研究10年 加拿大學者:再教育營科技已應用於香港陳抗控管

    2023-06-25 07:50 / 作者 李佳穎
    拜勒(右)向台灣讀者說明新疆再教育營佈滿科技監控設施的景況。李佳穎攝
    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國際研究助理教授拜勒(Darren Byler)出版的《新疆再教育營:中國的高科技流放地》揭露了在新疆維吾爾族人的生活實況,而他6月中旬訪問台灣,進一步揭露了中國近10年來針對新疆實施科技控制,甚至蔓延到中國與香港防疫管制與陳抗控管。

    類似的科技監控方式已經被運於管理香港,拜倫在書中提到,香港的警察也努力向新疆取經,多名新疆公安與輔警的重要主管被派往香港,協助執行他們在新疆慣用的反叛亂和預防性執法,據了解,香港的國安部門也已經在使用過去用於新疆的手機掃描工具。

    談起新疆,拜勒從20世紀末說起,中國發展為世界工廠,新疆成為食物、棉花、天然氣等原物料的來源,中國掠奪新疆資源,當地的屯墾制度、文化生活與宗教信仰受到改變,引發了當地的陳抗行動,「這些都被扣上分離主義的帽子,但並不盡然,他們只是為了捍衛自己的生活方式。」

    維吾爾族的陳抗行動以2014年的雲南昆明火車站爆炸案蔚為人知,超過30名漢人遭維吾爾年輕人殺害,中國將此定性為「中國九一一」;事實上早在美國發生九一一事件以來,對於伊斯蘭信徒的壓制也被正當化,包括中國,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後正式宣布展開「人民反恐戰爭」。

    拜倫也分析,適逢網路科技日益發達,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都在發展初期,中國在2014年後將新疆作為試驗場,開始清查維吾爾族青年的網路行動。

    拜倫提到,這些監控科技包括將網路通訊內容轉譯成逐字稿,人臉辨識可以進行族裔判斷,利用軟體掃描手機使用行為,了解信仰活動、來往對象、以及是否使用透過監控執行種族主義,警察一週得掃1000人的手機。

    接觸過不被許可的信仰、群組成員、用vpn翻牆、使用某些社群軟體、看過穆斯林電視節目、持有這些文件等等,這些特徵都視為不可信任,已經有1800萬人被發現有這些情形,雖然不確定是否都會被拘禁,但可以看見的是中國還在大量興建再教育營。

    針對新疆再教育營,拜倫在新疆與哈薩克進行26個月的田野研究、訪談15位曾被拘禁者、超過50位被拘禁者的家屬、15位營區與監控工作者,使用了超過10萬份警察內部資料、超過1000份政府公開資料與產業資料。

    拜倫分享,再教育營當中到處都有攝影機,每個人只能輪流睡覺、使用衛生設備,有些人只有1個桶子1天只能上1次廁所,生病也沒有辦法治療。拜倫訪談到的一位哈薩克女性,為了回到新疆照顧母親,入境時被發現曾經看過土耳其電視就被關押。

    出版了《新疆再教育營》的春山出版社總編輯莊瑞琳提到,認識拜勒的機緣是因為想要出版他所翻譯的維吾爾族作家吐爾遜(Perhat Tursun)的小說《後街》,「很遺憾在簽下《後街》時,作者就已經失蹤,這是當編輯以來從來沒遇過的事情,但這更凸顯新疆的處境。

    許多人離開再教育營之後就會被送入壓榨員工的工廠,薪資只有基本薪資的6分之1,工廠內也有監控系統,進出都必須搜查手機,「像是被圈養的動物」,如果不遵守規則,就會被送回再教育營。拜倫提到,這些工廠是許多跨國集團的生產鏈之一,像是一座公私協力的大監獄。

    拜倫將之稱為「新疆模式」,智慧城市與數位監控成為同義字,智慧工廠就是數位監獄,矽谷的高科技公司研發監控系統、跨國紡織產業壓榨勞工,全球供應鏈都有經濟成長,卻也都成為共犯角色。目前中國已經投入1000億美元用於監控科技發展。

    拜倫提到,中國的國安科技博覽會就在烏魯木齊舉辦,俄羅斯士兵在俄烏戰爭當中也使用同一批產品,中國在疫情期間使用的「紅黃綠燈」標示接觸風險的健康碼,都在在顯示新疆模式的科技手法已經被廣泛運用,監控科技與執法的目的不再是追蹤與遏阻病毒感染,而是做為政治控制的工具。

    拜倫在台期間,經常被問及台灣讀者可以做什麼,他則笑稱,在台灣經常看到使用新疆棉的無印良品,歐美有些國家已制裁新疆棉的廠商,但台灣尚未跟進。而他認為,台灣作為高科技產業輸出國,人民可以集體要求政府,監督半導體供應商要了解產品是否被拿去設計為監控設施。
    李佳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