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法官之死2-1》案增、人減、還有「業績月結」!司法淪大型血汗工廠

    2024-04-23 08:00 / 作者 侯柏青
    追思李昭然法官,士林地方法院白花運動,同仁們獻花、默哀。廖瑞祥攝
    「追思昭然,士院永懷昭然」、「昭然叔叔,祝您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快樂!」、「真的很思念你,希望你在另一個世界已無痛苦、壓力,一路好走~」、「真的辛苦了,你好好休息,最後一哩路,我們陪你走」。

    全台灣的法院陸續捎來一張張手寫卡片,追悼的是已故的士林地方法院法官李昭然。李昭然,司法官訓練所52期結業,4/12凌晨從宿舍墜樓,享年38歲。然而,誰也想不到,眾人眼中的「好好先生」,竟用這樣的模式道別司法界,這起事件,也把「法官過勞」的殘酷現實,活生生的攤開在公眾眼前。

    折損了親愛的戰友,法官協會含著悲憤的淚水,措辭嚴厲的向司法院喊話要求正視這個問題,更罕見的串聯全台各地法院,在4/18中午集體舉辦「白花運動」哀悼。

    法官過勞,從來不是特例,去(2023)年底,承辦立委收賄案的高等法院法官蕭世昌因過度勞累倒下,幸而送醫撿回一命,讓各界驚駭莫名。無獨有偶,就在「白花運動」舉辦的這天,另一名工作認真的高院女法官也無預警倒下送醫,幸而恢復意識,目前正在靜養。而不只是法官,苗栗地院陳姓書記官,近日也傳出因積勞生病過世。

    一連串的事件無不提醒法官,是時候站出來為自己爭取權益了。

    白花運動只是起頭,鮮少與外界交流的法官們這次前仆後繼站出來,除了用一朵一朵的白花為李昭然獻祭,也用淚水向外界具體控訴,這座離譜的司法血汗工廠,是如何折磨一群為社會守護正義的白鴿。

    士林地院追思法官李昭然,同仁們獻花堆滿會場。廖瑞祥攝

    士林地院白花運動,同仁們為李昭然掛上黃絲帶。廖瑞祥攝

    學養豐富又溫暖待人 學霸法官把疲累藏於背後

    談及李昭然,一名士院法警突然眼眶一紅,隨後仰起頭不讓眼淚掉下來,此刻他已經無法言語,隨後心情回穩,他帶著哽咽的聲音說,「昭然法官真是個好人!」他講了一個小故事,由於他經常看到李昭然晚上到士院旁的天母運動公園跑步,跑完步回法院,即使大汗淋漓看來有些狼狽,他也絕對不會忘記親切的打聲招呼,還會配上一個燦爛的笑臉。「他從來不擺架子。」

    「學霸法官」是同仁加諸在他身上的詞藻。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畢業的他,早在求學期間就表現出色,他的大學同學、「巴毛律師」陳宇安,事發後曾在臉書粉專「巴毛律師混酥團」發文說,「記得他非常非常非常優秀,以前在圖書館讀書時,都覺得他超級強,考試我都寫不出來,他還提早交卷然後拿超高分,老師上課都愛點他回答問題。我好難過...」

    跨入法官職場,李昭然在精英輩出的司法圈,表現同樣優等。

    他在司法官班52期打敗各校高材生,以第一名成績結業,2013年,他分發到當時謂為「首選」的士院。陽光開朗的他,從不吝於分享法律見解,因而成為同僚仰賴的諮詢對象,他溫暖待人,不時還會幫同仁買飲料、買便當,很快就和大夥打成一片。

    他每天默默加班工作,卻不吝於參與法院公共事務,法院拜託他幫忙撰寫研究案,他馬上一口答應。由於他的學養豐富,判決書品質又好,據悉,司法院憲法法庭原本有意延攬他擔任研究法官,如今只能戛然而止。

    案發前兩天,他還照常開庭,當時李昭然擔任陪席法官,回去的路上和同僚有說有笑,看不出來半點徵兆。

    「好學長」、「好同事」、「好朋友」,將「三好」齊聚一身的李昭然,過世的消息讓士院同僚集體崩潰,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悔恨,不少人喃喃自問,為什麼沒有及早發現他的壓力這麼大?為什麼沒有及早「接住他」?

    「對不起,我們沒有把你照顧好,我們沒有發現燦爛陽光,背後是如此疲累,沒來得及提供肩膀與擁抱,和你一起擦淚水….對不起,我們如此依靠著你,沒有警覺傾力支援的背後,無助已悄悄侵襲,沒來得及遞出雙手與氣力,陪你一起愛自己….」

    在追思會上,士院院長彭幸鳴悵然發言,她為李昭然遞上白花,現場擠滿上百名法官、檢察官及同仁集體默哀並在樹上繫黃絲帶,希望李昭然帶著滿滿的祝福,一路好走。

    士林地院行政庭長蔡守訓是李昭然的配屬庭長,蔡守訓沉重地說,「李法官過世到現在也有一周,我們到現在都還覺得非常悲痛,許多同仁都無法接受他已經不在了,藉著這樣的活動讓同仁一起緬懷李法官…也想讓各界、司法院高層知道,法官的工作的確已經過勞,請各界必須重視這個問題。」

    士林地院白花運動追思李昭然法官。廖瑞祥攝


    數據會說話!昔日的分發首選慘淪血汗工廠

    李昭然事件的幕後原因指向工作壓力,不過,士院壓力究竟有多大?從官方數據可以一窺究竟。

    原本被準法官視為「分發聖地」的士院,近年收案出了什麼變化?

    根據司法院2023年度統計顯示,去年士院的「新收案件上升比例」為11.57%,奪下全國冠軍。相比其他北部法院,高院為7.09%、台北地院為6.17%、新北地院為5.93%。

    根據統計顯示,士院的刑事庭法官每人每月平均新收案件數以53.6件拿下全國第一名。對比其他法院,新北地院以43.07件次之,北院31.67件、高院23.92件。至於民事法官,每人每月平均新收案件數,在雙北轄區內,北院以40.38件掄元,士院以39.4件的微幅差距居次,新北院則為29.54件,高院為14.01件。

    以往被準法官視為「首選」的士院,每月民刑事收案量,超越大家眼中的「重災區」(北院、新北院),而士院刑庭法官則是全國最操。

    有資深法官感嘆,10幾年前的士院,刑庭法官一個月分4、5件已算多,但現在案子都是10幾件這樣丟過來,讓法官結案速度永遠比不上收案。據了解,李昭然雖然已經拼命加班結案,但再怎麼壓低數字,最終未結案數仍有88件(含刑事附帶民事案),而士院同時間最多的未結案數則為160多件。

    士院成為血汗工廠,近年來也淪為書記官的「拒絕往來戶」,不少書記官一有機會就請調其他法院,只好分發新手書記官到士院服務,據了解,還有書記官乾脆放棄報到,更出現法官因為沒有書記官,被迫自己對回證的荒誕場面。

    曾幾何時,士院的案量變得如此可怕?法界人士分析,最大的原因來自轄區人口的結構變化,內科、北士科及南港科技園區的蓬勃發展,許多大公司都落腳於此,而汐止人口大幅增加,也成為案量壓垮士院的原因。

    不只是「外患」,士院還面臨到「內憂」。

    士院目前有2名法官因案遭停職,還得加計離退人員缺額,有法官忿忿不平地說,「被停職的法官因案子未確定不能補人,案件就得打散給其他人吸收,這不就是處罰其他競競業業的法官嗎?」

    前年11月接任士院院長的彭幸鳴,感受到士院情況的艱困,曾數度向司法院請命,但終究來不及阻止憾事。

    北部4法院新收案件統計表


    案量狂增又推行新制 法官卻僅增125人

    司法院長期無力解決的過勞問題引起共鳴,法官們為此瘋狂到法官論壇砲轟司法院長許宗力,直言司法院該為此事負責,也焦慮呼籲徹底解決勞動狀況。

    「法官是人不是神,像潮水般湧入的案件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不斷審理結案,久了自然會疲乏,生病的法官不是沒有抗壓性,而是太想把事情做好做完,過度工作導致的身心疾患!」一名法官在論壇寫下心聲,許多人心有戚戚焉。

    攤開司法院的統計年報,不只是北部,這幾年的案子確實像潮水般湧入全台各地法院。

    根據司法院統計,從2016年到2023年,全台法院1年的收案量從324萬多件一路飆漲到405萬多件,漲幅超過2成4。案量大增,法官人數卻從當年的2071人,微幅調漲到去年的2196人,只有增加125個人力,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字還得包含15名大法官及6名懲戒法院專責法官。

    收案量逐年創新高,人力卻沒跟著調,司法院還大開外掛,調任不少法官到司法院辦事,協助開拓多如牛毛的訴訟制度,更推行國民參審、商業法院、勞動事件、精神衛生及少年事件等新制度,由於沒有事前做好人力評估配套,導致增加的人手遠遠不及專案需求的人力。沉重的新制全落在法官肩上。

    更離譜的是,因應《憲法訴訟法》施行,甚至還有3、4名法官被抽調到憲法法庭擔任研究法官,協助作憲法判決。有法官不諱言,大法官擁有超過10名助理,一年也沒生出幾份判決,有必要徵調基層法官協助嗎?加事不加人,案件赤字得全由基層法官承擔。

    當「過勞」成為集體問題,在積壓多年後,終於引燃了法官們的熊熊怒火。

    法院收案量8年暴增24.6%

    法官人數8年僅增加6%


    基層點名大法官「半個罪魁禍首」

    有法官在內部論壇開戰司法院長許宗力和副院長蔡炯燉,「要讓悲劇一再發生才會有人注意到法官過勞問題?請許、蔡負責下台!」

    這名法官質疑大法官是半個罪魁禍首,「法官過勞,很多根本上的亂源就是憲法法庭的大法官所造成,不用管現實上是否確實有足夠的資源,只會自詡人權美名,亂慷法官之慨,什麼程序保障、什麼減刑,都可不用經過立法程序,國會監督,高興就司法造法,反正不是大法官自己做,高興就隨便開個小門小縫,法官就要做到死,真的很可悲….」

    另一名法官則掀出,司法政策逢迎政客利益與民意…只知道搞創意加工作給法官,事事都要法官親自參與決定,反之,節省法官勞力的措施與法制,卻寥寥無幾,以致法官案件負荷上漲,管考卻增加嚴峻。他也認為,法官面對的當事人越來越不理性,動輒陳情檢舉申訴讓法官毫無尊嚴、士氣下墜。而國家卻動輒節省人民提起各種訴訟的成本,廣開各種上訴、異議、抗告門路,大量給予不需要的人濫用法扶,變相鼓勵人民興訟。

    他哀鳴,「法官忙到無法做個正常人,也不敢跟社會上的人做正常交往,卻要法官瞭解正常社會的運作,把人逼的不成人形,卻要人做出有溫暖富有人性的決定…. 」

    有法官則把矛頭對準二、三審,「高院麻煩不要找小東西撤回,結論對就麻煩維持。最高不要找小毛病,不要動不動說要表示意見,這些就足以讓基層法官輕鬆很多很多….」。

    而他話鋒一轉,呼籲同僚「一起無視管考」,「各位應該重視的,是你回家看到的人,是生你養你的人,你該愛的是現在在看電腦的你,你該愛的是在乎你甚而他自己的人。當事人、案件、上級、司法院,請跟我說三次,全部都是屁。他們不會在乎你,所以各位學長姐,請愛你自己甚於工作。請百分之百的愛護你自己。」

    另有法官描述,「如果許(宗力)大院長有時間,別急著替自己寫回憶錄或者是蒐集這幾年的司改政績,請把我們論壇上這幾年的狗吠,用一點點同理心,讀出情緒性話語之間的那些無奈與求助,也認真地看待我們每一個司法小螺絲。再多的司法改革,如果沒有解決工作負荷、司法尊嚴的問題,只不過在危樓換貼壁紙而已。」

    「過勞」是不爭的事實,不少法官甚至考慮提早退休,有人甚至擔心「我撐得到60歲嗎?」

    法官協會理事長、現任最高法院庭長沈方維,參加「白花運動」的同時,也公開喊話,「過勞的司法,是無法提供良善司法服務,這與過勞的醫護,無法提供良善醫療服務的情形是一樣的。」

    士林地院院長彭幸鳴曾為同仁向司法院請命,追思會上沉痛哀悼。廖瑞祥攝

    士林地方法院白花運動,破百名院檢同仁們為李昭然獻花、默哀。廖瑞祥攝


    把好學生變成「小學生」 管考制度壓垮法官

    基層法官真有這麼操?他們到底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

    有法官向《太報》描述自己實際生活,他每天8點之前就會抵達辦公室,但最快走出辦公室的時間是晚上8點,至少工作12小時,有時安撫小孩睡著後,又得打開電腦熬夜寫判決,雖然周休2日,但固定加班一天是日常,連著兩天進辦公室也不稀奇。

    諷刺的是,有時候颱風天突然宣布停班停課,他竟然還得把握時間衝進辦公室加班,「工作在人生占比幾乎是百分之百了!」他說,有時候得參加公務研討會,趕回到辦公室時看到一疊疊的新案堆滿辦公室的桌上,有時真的會氣到想摔卷。

    壓垮法官的不只是案量,痛苦根源之一還包括法院各式各樣的「管考」。

    有法官哀怨地說,案件超過3個月未進行,會收到催辦單(黃單)提醒,逾期4個月未進行則會收到「紅單」,而案子如果「逾期未結」還得交代理由,如果倒楣一點,分到在二、三審跌宕「久懸未結」的複雜案件,等於是遇上大魔王,還得交代如何促進審理。法官都討厭被管考,只好拼命壓榨自己。

    至於法院每個月給的「報表」,也儼然成為法官的成績單。

    法官的職務評定區分為「良好」、「未達良好」(編按:以前俗稱「丙」等),而法院高層嘴巴上強調不會將「未結案數」列為打考績的唯一依據,但真相似乎不是如此,有法官透露,有法官因未結案數太高,職務評定「未達良好」。

    法院統計室每個月會公布所有法官的未結案數字,這份報表等同「公開處刑」,如果報表上的排序倒數,也會讓法官們擔心,在進行職務評定時會不會被打成「未達良好」?看到同僚拼命加班壓案子,為了不讓自己淪為落後組,他也被迫犧牲休假結案,工作是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一名北部法官透露,近年收案量屢創新高,但他看報表卻發現,法官們的「未結案」數字幾乎沒有增加,顯見同僚是「拿健康在拚」。而且,他每隔一段時間參加民(刑)庭會議時,院內還會公布「久懸未結」的案件,院內雖然沒有明示要求快速結案,卻不時隱晦提到,實際上已達到「施壓」。

    令他不解的是,機關公布的報表會公開所有法官的「未結案」數字,但象徵案件品質高低的「維持率」反而只發送給個人。他質疑,案件的維持率很高代表判決優質,但未結案數飆高卻讓他陷入考績風險,難不成要不顧品質隨便結案嗎?他承認,這些管考制度已經快要壓垮他了。

    他說,法官維持著完美的表象,骨子裡卻壓榨自己,法官也是人,卻不能表現出情緒…而現在的評鑑制度也開放民眾進行個案評鑑,為了防止當事人亂檢舉陳情,他在法庭上都會盡量讓當事人暢所欲言,開庭時間拖長,反而害得自己一再延長加班,「心很累,這是一條看不到終點的路…」

    他認為,管考法官不是壞事,但應該是最低程度的監督,畢竟法官原本就是一群自律而溫和的「好學生」,如果用天羅地網管考法官,不就是把「好學生」當成「小學生」了嗎?

    他也說,周邊有不少同僚出現健康狀況,如果法官狀況不好,人民怎麼能期待有好的判決品質?法官們都被逼到開口求救了,如果司法院再不正視這些狀況,難保不會再有下一個受害法官…

    台北地院院長王梅英追悼學生李昭然。呂志明攝

    白花運動追思法官李昭然,北院同仁寫卡片願他一路好走。侯柏青攝


    《太報》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安心專線:1925(24小時)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侯柏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