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廖德言|從國安角度看4大公投:不能懲罰單一政黨,但後果絕對是全民承擔

    2021-12-15 10:34 / 作者 張佩雯

    本週六(12/18)我國即將進行全民公投,這次公投的題目有四,分別是反美豬進口、核四商轉、三接遷移與公投綁大選。由於目前公投在即,各政黨也都推出相對應的投票口號(或口訣),為避免公民社會淪為非A即B的答案,因此本文將分為兩個層次,前三個議題,是由國家或國防安全的角度來探討;最後一個議題,則是以個人的觀察出發,供各位讀者思考。




    圖片
    反美豬公投或影響臺美軍事交流,不可不慎 。(圖片來源/美國在臺協會臉書) 




    反美豬?還是反貿易生機?



    首先從國家安全角度要討論的議題是美豬公投。雖然在野黨不斷地否認這個公投反的是「萊」豬不是「美」豬,但是放眼望去,目前在這個公投議題上有關係的國家,就是美國,美國在這個公投議題上已多次表示明確的態度:「你可以不買、但是不能不開放!」這意味著,若是在這個議題上,臺灣人民以為自己做出了「有益健康」的決定,駁回已經開放的美國豬肉進口政策,那麼我們在國際貿易和其他經貿合作的場合上,可能將失去一直以來最有力、也最慷慨的盟友,尤有甚者、可能還會連帶影響到安全合作的領域。



    這絕對不是臺灣所承受得起的失誤。政府以公開的方式告知人民進口豬肉的地區有使用瘦肉精,是相當透明的社會溝通,因為公開、所以能引起社會討論、訂定科學的標準,這樣的美意至今卻被作為政治操作,若反美豬公投通過,受到最大傷害的是,一定是人民本身。



    試想,當反美豬公投過關、國際社會對臺灣施以貿易制裁,物價飆漲的同時,誰又得到了好處?反美豬公投,請投不同意。



    核電廠並沒有比較耐打



    第二個從國家安全角度要討論的議題,是核四商轉、這個議題從國防的角度切入來和各位讀者分享。支持核四商轉的倡議者告訴大眾,說核電可以在戰爭時成為燃煤燃氣的替代能源,在燃料運輸受阻時,仍能持續的發電。但他們沒有告訴社會的是,燃煤燃氣發電的比例佔全國發電的82%,核能僅佔11%,根本無法涵蓋應有的民生所需,又再者,發生戰爭時,怎麼會有錯覺有限的能源供應會用在民生上呢?這種謊言式的社會倡議,應該被抵制、被唾棄、而不是給政策小丑舞台,讓其獲取關注的眼光。



    認真的從國防角度討論核能議題的話,應該要擔心的不是核電廠會不會被攻擊,又耐不耐得住攻擊;因為即便圍阻體能承受傳統武器的攻擊,但裸露在外的供電與變電系統,一樣是非常脆弱的環節,如果你擔心戰時臺灣沒有電可用,那應該更關心整個智慧電網的投資與規劃,還有關鍵基礎設施的平時戰時防護,而非跳針式的一直要求核四重啟。




    圖片
    美軍協助評估伊拉克蘇摩爾一家電廠的防衛計畫 。(圖片來源/美國國防部)




    藻礁至高無上的機會成本



    因應國內的產業升級與經濟成長,如何將能源發展的永續性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目前政府的規劃是以天然氣取代燃煤,這僅是一個邁向能源轉型的過渡階段而已,但也是非常急迫的問題。目前反對興建三接的團體口口聲聲地說要保護藻礁,卻無視於政府已經在第一時間採取了更折衷的方式,以高架的結構減少站體與礁岩接觸的空間,並將接收站外推至遠離藻礁區域,以保持最大的可能性。



    但目前支持團體的口號僅有遷離,至於遷到哪?計畫可不可行?這些團體好像將自己抽離出臺灣社會,盡是打高空的口號反對,而忽略的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如果環境保護是唯一的價值,那麼人類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不環保」的行為,如果藻礁保護成為無法改變的信仰,沒有進入政策討論的空間,那麼,筆者提出一個數據讓各位讀者思考,到底遷離三接,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林務局2019年共編列8.2億元來辦理野生動物保育及棲地保護的工作,這筆預算分為六大項,分別為:野生物保育計畫(3,757萬)、野生動物危害農林的補助(4,639萬)、棲地保育(2.1億)、野生動植物合理利用(3,749萬)、生態保育綠色網絡(1.7億)、國土綠網計畫(3.1億);從上面的數字來看,臺灣政府直接花在保護全臺灣的野生動物上大約是2.5億(野生動物保育計畫加棲地保育),然後環團說藻礁很寶貴,不可以傷害,於是政府必須多花150億來做三接外推方案,但是環團還是不滿意,要求政府把三接遷到他們指定的地方;要多花多少錢環團沒說,只說可以節省1,300億,環團的邏輯聽起來是「蓋得越遠、省得越多」,這邏輯筆者真心不懂,筆者只知道,原來不必外推的150億元,可以供全臺灣支應野生動物的保育60年,原來在環團眼中,藻礁這麼重要,其他野生動物什麼的他們一點都不在乎。



    公投綁大選省錢?你可能失去更多



    目前聽到最多人認為公投綁大選是一個很好的策略,一來將大選與公投綁在一起,省得一直要舉行投票擾民,也可以節撙相關的行政費用支出;二來還可以藉由政治動員,催出投票率,拉拔選情。目前反對方則是提出2018年的公投,因為題目過多,導致拉長投票時間,反而浪費時間的觀點來反駁。



    筆者想提出不同的觀點,若是將公投與大選綁在一起,可能會造成重要的議題因為大選的激情,而淪為動員式的投票,無法真正深入討論,又再者,許多重要的公共議題,因為倡議者無政黨背景,而容易被忽視。目前公投的設計,原本就沒有一定要綁大選這項限制,相對來說,可以讓政策倡議者更有彈性,也不需要在選戰的當頭去試圖和大選搏版面,從民主的多元性來看,是給相對弱勢的團體發聲的機會。當然,如果期程允許,現行的公投規範也是容許公投與大選合併辦理。



    換言之,現行的規定本來就已經許可公投綁大選,沒有硬性規定反而能給公民團體更有策略與選擇的彈性,公投綁大選是四個題目中最莫名其妙的假議題。



    公投的結果並不能懲罰或有利於單一政黨,但其後果絕對是全民共同承擔。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張佩雯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