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焦點選區觀察:新竹市篇】高虹安陸戰並不弱 「討厭民進黨」和棄保效應將牽動選情

    2022-10-18 11:13 / 作者 林佳鋒

    距離1126縣市長選舉投票日僅餘一個多月,新竹市長選舉民調暫時以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領先。據了解,除了原本就擅長的空戰外,地方上也傳聞前國民黨立委呂學樟等藍營人士跟高也有不錯交情,而要觀察的除了高虹安的陸戰組織外,「討厭民進黨」的票會流向哪位候選人身上,也將如同棄保效應般,牽動新竹市長選情。




    圖片
    高虹安民調穩定領先,陸戰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弱。翻攝高虹安臉書




    民眾黨秘書長謝立功表示,林智堅過去宣稱是五星市長,但從新竹棒球場事件後,人設開始慢慢破功,再加上論文抄襲被台大撤銷學位後,崩壞的形象不僅影響竹科人,也讓在地新竹人開始質疑。高虹安的民調穩定上升,靠的不只是竹科人,也有不少老新竹人轉向,而且「老中青都有」。



    據熟悉新竹市地方選情人士指出,從今年7月的12億新竹市棒球場爭議開始到現在,高虹安在民調上都是領先,也仍在穩定上升,這段時間雖然歷經了資策會論文風波,但高把事情講得很清楚,因此不論在民調或是聲量上,看起來都沒有太大影響。



    該人士提到,高虹安上周末舉辦的新竹市造勢晚會,根據警方估計,現場來了2千多人,這在地方上面臨藍綠兩黨的壓力,以及碰到大風大雨的天候狀況下,算是很不錯,這也代表除了原本就占優勢的空戰外,高虹安的陸戰組織也在慢慢加溫。



    該人士指出,新竹市約有40%至50%是外來新人口,當中幾乎都是年輕、高學歷竹科人類型的中產階級,「他們本來就比較支持高虹安」。至於剩下約有50%人口是在地市民,而高虹安現在要爭取老新竹人的支持,也代表是訴求挑戰前新竹市長林智堅的市府團隊。



    該人士指出,高虹安競選團隊中並沒有總幹事,「走的不是傳統競選模式」,而是透過後援會系統加持來打陸戰,而後援會是採百工百業模式,以職業別區分,包括醫師後援會、律師後援會等都已陸續成立,而這些後援會組織成員都是在地醫師、律師,「或許沒有什麼知名度,但都是最有力、最實際的在地支持。」




    圖片
    高虹安上周造勢活動遇到大風大雨,仍來了2千多名支持者。翻攝高虹安臉書




    此外,高虹安上週的造勢晚會,前新竹市長許明財本人也親自到場。該人士指出,許明財的兒子許登淇是民眾黨新竹市南區議員參選人,加上前新竹市議長謝文進的外甥蔡文盛是民眾黨新竹市北區議員參選人,許跟謝兩人都有來幫忙高虹安。



    該人士還表示,新竹市人口約44萬人,只要拿到10萬票(約48%以上),大概就會贏。而2018年新竹市長選舉,國民黨提名許明財跟無黨參選的謝文進兩人加起來合計拿下9.4萬票(約47%),若許、謝已力挺,代表高虹安真正的組織戰力其實高於外界所預估。



    該人士還透露,日前高虹安在新竹十八尖山觀音寺拜票時,跟前國民黨新竹市立委呂學樟「不期而遇」,地方也流傳這段影片,因此新竹都在傳「呂跟高虹安有些交情」,也似乎意味著,國民黨傳統組織有鬆動的可能性。



    至於選舉最後會不會有棄保效應,該人士指出,目前所了解,三人的差距都還在6%,按照誤差值來說,都還未定,私下的了解「民調的不表態率很高」,所以都還說不準,但關鍵會在於民眾「討厭民進黨」的票有多少,這些票又會轉向哪位候選人身上。



    前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胡文琦觀察,高虹安過去在回應戰學歷時,確實讓人覺得「高虹安有點臭屁」,但事實上高虹安確實有真材實料,對新竹的科技新貴而言,反而是種優越感。反觀林智堅重考、論文抄襲等等,高下立判,所以整體而言,戰學歷事件對高虹安並沒有扣分。



    胡文琦指出,資策會、民進黨日前在打高虹安論文時,不少民眾的感覺是「執政黨在欺負一個女生」,這讓高虹安拿到不少同情票,而且後續高回應的精準度也掌握得很好,其實對高虹安而言並沒有失分。




    圖片
    國民黨盧秀燕牽起民眾黨高虹安的手,引發各界聯想。翻攝高虹安臉書




    胡文琦表示,無論是桃園羽球場案、林智堅論文案等等,都造成民眾對民進黨的負面觀感,再加上近日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提到的能源政策,而竹科人是用務實理性的態度在看缺電問題,因此李遠哲的說法,已經影響到不少竹科人。這一連串的事件中,最倒楣的,恐怕是民進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沈慧虹。



    胡文琦指出,在國民黨台中市長盧秀燕牽起高虹安的手後,國民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林耕仁就不斷被邊緣化,再加上執政黨的各項包袱,「討厭民進黨」的選票轉到哪個候選人身上,「答案恐怕已經很明顯」。




    林佳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