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豐濱「緩慢民宿」:海角、部落、獨木舟、野料理,過一種石梯坪的風格日常

    2020-11-03 16:10 / 作者 洪采姍

    「三十年前我在石梯坪露營,晚上刮起大風,嚇得躲進帳篷。後來想透透氣,爬出帳篷,竟然看見滿天星星,當時真的被震撼到……後來打開地圖,發現這地方朝東面向太平洋,距離下一塊陸地是一萬三千公里,真是台灣的天涯海角,有夠遠。」




    薰衣草森林董事長王村煌談花蓮豐濱,第一個記憶是在青澀少年時,那時他還不知道自己未來會經營薰衣草森林,更不知道會成立「緩慢」民宿品牌,並接手石梯坪兩家民宿的經營管理,與花蓮的海結下一輩子都願意糾纏不清的緣份。





    自己找上門的民宿



    十多年前重返豐濱旅行,王村煌正在籌備民宿品牌,滿腦子都在找點。沿著濱海公路走,正當地中海風民宿不停跳入視線、讓他看到很煩時,遠遠看到石梯坪方向有棟房子在蓋,走近瞧才發現這建築很不一樣。



    「我站在房子前很久,想到中國當代詩人海子的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覺得要是這裡可以作為緩慢民宿的話,應該會很棒。」可惜那是某位台灣企業家蓋來當招待所,並不對外開放。



    未料偷許的願望在三年後找上門,王村煌接到一位溫文儒雅的歐吉桑來電,詢問是否能幫忙處理他在花蓮的房子,於是促成了緩慢石梯坪與海桐小屋。



    接著,第三棟石梯灣118是原屋主無力管理民宿而找上門,這次改用副品牌「緩慢尋路」接手,大致維持原屋主的味道,只是導入管理系統,像是略施薄粉,住起來又更有個性。



    多年來緩慢將民宿視為載體,用兩個品牌、三種風格、三種客群表達豐濱之美。



    土性最強的石梯灣118,住旅體驗融合了台灣藝術家的創作,有時提供旅人使用的杯盤也是策展的一部分,用得喜歡就可購買帶走;氛圍最暖的海桐小屋,提供一個家的完整空間,可與親朋好友一起旅行,享受在原民音樂下烹煮當地食材的慢活時光。





    緩慢提供部落藝術家,免租金、零抽成的無償藝廊。



    至於浪頭最尖的緩慢石梯坪,則是最常導入實驗性的飲食活動,別具特色的「九宮格朝食」與「山海慢食晚宴」靈感得自海岸阿美族的飲食文化,管家在說菜時也會分享自己親身體驗到的部落文化。





    石梯灣118的生活食器也是駐村創作的一部份。





    融入當地飲食文化的緩慢「山海慢食」創意晚餐料理。



    野廚計畫,品嚐濃縮的風土原味



    王村煌談起第一個部落朋友Canglah(春天之意),也就是創立「陶甕百合春天」的主廚陳耀忠,「很隨興,常常打赤膊帶著山刀,一來就是把山刀插在砧板上,一看就覺得怎麼會有人活得這麼帥!」跟著東海岸最帥的男人上山下海,到大海的冰箱去「拿」退潮留在海床上的藻類與螺貝,「『拿』這個字生動解釋了部落人看待食物與環境的關係。」





    潮間帶豐富的螺貝類,有月光螺、海戰車等。



    從自己的經驗延伸成緩慢的內涵,王村煌曾與夥伴發動東部小旅行,積極投入巫師之舞的保存與推廣,民宿餐廳也把部落飲食化為一個半小時的晚宴,透過食物引路,進入在地。



    好友陳耀忠去年啟動的「te'nas野廚計畫」,帶著旅人走進海床、海蝕洞、沙灘或是溪流的自然最前線,與海女媽媽學潮間帶採集,在主廚指導下挑海水煮鹽、或是撿麥飯石煮石頭火鍋,展開一段轟轟烈烈的食物探險。





    te'nas野廚共同創辦人陳耀忠向遊客介紹自製的海鹽。



    部落媽媽用石頭敲開螺貝或洗淨海菜,用鹽、蒜頭、辣椒簡單涼拌成一道部落菜。嚐一口,有海風、礁岩、海水混合的鹹苦辣味,那就是部落人口中所說的「te'nas」(鹽巴辣椒水,一種部落傳統沾醬)。無火烹調的原汁原味,吃進的是一片濃縮的土地。





    野廚帶旅人走入潮間帶認識阿美族的冰箱。





    用阿美族傳統製鹽方式熬煮出的海鹽。



    最後在海岸秘境舉辦盛宴,陳耀忠為首的主廚團隊以最傳統的三石灶烹煮,現場處理整尾鬼頭刀,用竹筒杯、檳榔葉鞘盤、石板等天然器皿,端出一道道交錯著傳統與現代的部落料理,才知道原始生活可以這麼美!





    te'nas(鹽巴辣椒水沾醬)是阿美族重要飲食傳統,很有吃原味的精神。





    大地盛宴眼前就是三石灶烹煮現場,視覺與味覺雙享受。



    資深管家的口袋行程



    一直以來緩慢強調在地關係,最能彰顯定位特質的,其實是在緩慢工作的管家們。最早來石梯坪開疆闢土的第一代管家王婷瑤,結束工作後被「黏」住,於是留下協助部落創生;現役管家張暉暘與吳琪雯,一個台中人、一個新北瑞芳人,也因為緩慢的緣故定居在此。在這裡,與管家聊天也是樂趣,聽他們說起部落點點滴滴,初嚐血肉模糊湯或喜烙(醃生豬肉)的印象,藏在海岸的神秘部落祭場,以及月桃花開的飛魚故事。



    在資深管家的推薦下,來到秀姑巒溪出海口旁的大港口部落,這裡是王婷瑤策辦海洋生態旅遊「Idang依浪」的創生基地,提供具有文化深度的獨木舟體驗。由領有教練執照的族人帶隊探索海洋,從海灘划到石梯灣的海蝕洞,那是部落人口中的「章魚洞」,也是冰箱之一,「有次教練到這裡說要去拿個東西,沒想到一轉眼就看到他抓起一隻大章魚!」划獨木舟兼欣賞海洋漁獵演出,都是自然生活的體現,絕非刻意安排的什麼秀。





    活動來到海岸邊的天然海蝕洞,是阿美族人的秘密基地。



    村落的另一頭,閒置派出所被改造成者播藝術中心「Cepo' Art Center」,展示族人的創作,負責主持的藝術家王力之也是部落媳婦,她致力保存部落記憶與文化,把耆老口述歷史出版成冊,並保存即將失傳的技藝,像是港口部落耆老Ro' it(林清進)藤竹編織的阿美族背籃、魚筌、篩子等。





    阿美族耆老藤竹編籃,是傳統漁獵不可少的道具。



    讓緩慢,成為守望部落的那扇窗




    從緩慢民宿接軌部落,走趟私人小旅行,等旅行回來才發現,自己早已浸潤其中。王村煌說:「我希望人們旅行過後,也變成石梯坪的關係人口。」所謂關係人口就是走過土地、聽過故事、有過情緒,把所有感覺都放進去,在任何地方記得用部落的方式生活。




    細數豐濱生活的點滴,王村煌想到有天陳耀忠突然叫住他,「董事長你就是嘎造!」原來他給了自己一個部落名。在阿美族語裡,嘎造(Kacaw)有鳥瞰或是瞭望台的意思,這個名字有著很深的期許——當個守望部落的人。而他也打開了緩慢的這扇窗,用深度又深情的遠望,為旅人指看最真實的山與海,以及部落的美。





    大海就是阿美族的冰箱,需要時拿取所需,是對大海的尊敬。



    作者:李佳芳 攝影:王士豪 文章出處:微笑台灣



    本文獲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