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門踅後浦 歷史變遷成生活

    2019-02-01 16:16 / 作者 宋秋美

    提及金門,不外乎金門過去的戰事地景,或是清澈爽烈的金門高粱。對於金門深厚的文化內涵,你了解多少?



    位於金門西南隅的後浦,是金門人口最密集的城鎮,也是政經中心,更是當地人文的濃縮寫照。後浦老城區擁有許多歷史古蹟,還有後浦生活的庶民文化,等待你去探索、挖掘。

    隨著政經轉移 成為金門蛋黃區

    後浦是金城鎮的古稱。浦,意即水邊,後浦的南側在唐宋時代建港,船隻往返廈門和其他南洋國家,成為海運貿易集散地。金門的行政中心守禦千戶所,又稱金門城,是當時金門最熱鬧地方;明代遷置到此,帶動商業、人口一起遷移,被稱為新的金城。

    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浯州場圖》,最早紀錄金門鹽場、城鎮與聚落分佈之地圖。紅框標示處:金門千戶所。(圖片來源/《文化金門全紀錄 I .文化載體 》)

    民國38年,中華民國撤遷來台,中台貿易鏈斷裂,金城沒有因此走入衰敗,由於金城仍為政治中心,民生物品透過周邊的配給中心發放,從過往船舶貿易轉為依靠軍人討生活。戰地任務解除後,小三通碼頭讓金城變身陸客的觀光捷徑,金城得以生生不息。

    要了解後浦 就從早市開始

    後浦的特色在於它不僅是商業街區,更是生活的街區。最典型就是早市,鄉村的人擔著自己捕的魚、種的菜,到東門市場擺地攤,以吆喝聲喚醒一天的生活。午晌後,這些人又一哄而散,回復後浦一如往昔的清閒。



    過往,受戰地任務管制影響,晚上7、8點實施宵禁,禁止行人在街上遊蕩,於是養成了金門人的生活習慣,這也是為什麼這兒沒有台灣常見的夜市。

    東門市場各攤都是小農,老人家拿著自己的農漁獲來賣。(照片來源/林以恩)

    「東門市場超級熱鬧,你都不知道原來金門有這麼多人,到了冬至、清明、端午等節日,更是擠得水洩不通,居民還是跟著農作時期的生活步調過日子。」土生土長的金門議員董森堡還提到,他高齡78歲的父親依舊每天到這裡賣魚,並不缺錢,只是閒不下來!



    「小農」是台灣人的新潮語,但在金門市集處處皆小農,賣不完的就跟左右攤販交換,到早市走一遭,你能感受以物易物的純樸人情味。

    商店與古蹟 見證後浦歷史與濃厚的懷鄉情

    後浦街區的店家,也非常適合時而漫步,時而駐足,細細觀察其中魅力。像是金門唯一百年老藥房:從1832年開業的存德藥房華華理髮廳、修理家具的木工社後浦老布莊,都是民國40、50年代留下的生活足跡。



    另外,遍布街區的寺廟古蹟與街屋相互輝映,更增添後浦的文化底蘊。像是邱良功母節孝坊、台閩地區碩果僅存的總兵衙門,讓人彷彿一腳踏入歷史的立體書;那些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出洋客,匯錢返家後,在街區蓋起一幢一幢洋樓家廟,更是金門人心繫家鄉的具體表徵。

    陳詩吟洋樓(照片來源/金門觀光旅遊網)

    邱良功母節孝坊(照片來源/金門觀光旅遊網)

    後浦泡茶間負責人王苓,也是正港金門小孩,五年前自外地返鄉,一頭栽進深耕在地文化的行列,2014年舉辦《奇蹟的發生》展覽,「當年在金門這麼困苦的環境,能夠長出這一棟棟洋樓,幾乎是奇蹟,展場還有金門家家戶戶必備的祖譜、南洋西服照、匯票、為了逃兵役的結婚證書等等。再將這些狀況轉換到現代情形,讓大家了解展覽不只是離自己很遠的歷史,而我們也在歷史的洪流中,當歷史與自己相關的時候,這段故事才會繼續延續下去。



    拜訪後浦老城區,你除了看這些古蹟,紀錄這裡的滄海桑田,還能以徒步方式感受濃厚的人文底蘊。若有機會到金門,就來踅後浦吧!



     



    📍 後浦泡茶間 Local Teahouse

    📪 金城鎮莒光路122號2樓(聖利冰店對面)

    🕑 13:00 - 23:00(周二、三、四公休)

    宋秋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