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員勇將三代封神 開漳聖王慶聖誕

    2019-02-22 12:14 / 作者 fubobi

    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是開漳聖王聖誕,全臺各地奉祀開漳聖王的廟宇都會舉辦各種慶祝活動。


    開漳聖王是唐代名將陳元光,是漳州人的守護神,又被信徒尊為「威惠聖王」、「聖王公」等。陳元光的父親是嶺南行軍總管陳政,其子陳珦三代對閩南的開發與平定有功,受到百姓景仰,並於死後受後世香火膜拜。總的來說,開漳聖王的信仰範圍除了中國閩南漳州、粵東潮汕地區之外,在臺灣、香港、及東南亞等地,也隨著漳州籍移民遷徙而帶動了信仰區域的擴大。



    正如很多偉人成神的信仰崇拜,民間也一併崇祀了陳元光的父母親、妻子,甚至其子女也受到信徒不同形式的崇祀。有趣的是,開漳聖王信仰自成一格的體系,形成以開漳聖王陳元光為核心,其父陳政將軍及其母、其子珦、其女懷玉等為輔助,以及身旁多名部將為拱衛,自親屬到部將都受到後人景仰崇祀,並影響至今。

    漳州後裔供奉 宜蘭一帶最盛

    在臺灣,較知名的開漳聖王廟宇有台北碧山巖開漳聖王廟、臺北士林芝山巖惠濟宮、高雄鳳邑開漳聖王廟等,宜蘭一帶更因為有許多漳州後裔,所以有著許多開漳聖王的廟宇。

    宜蘭市靈惠廟中的懷玉郡主大神尪。

    在宜蘭,各式大小廟會向來都以遶境的大神尪最是焦點,主祀開漳聖王的宜蘭市靈惠廟,也恭塑了開漳聖王之女「懷玉郡主」與其部將馬將軍、李將軍的大神尪。陳懷玉是陳元光的次女,後來在宋代被封為慈濟柔懿夫人,一身戎裝的懷玉郡主頭戴絨球珠盔,梳著兩條辮子,穿著鑲粉魚鱗戰甲,更顯英氣煥發。



    而在同樣主祀開漳聖王的宜蘭市三清宮,則在偏殿恭塑了聖父母像,與觀音一起享有民間香火,隱約帶有傳統華人對於忠孝精神景仰的意味。大殿一旁也有其子陳珦及馬將軍、李將軍的大神尪,陳珦爵子同樣頭戴絨球珠盔,身穿一襲鑲白金黃魚鱗寶甲,英氣逼人。

    宜蘭市三清宮的聖父母像。

    前面提到,除了家屬一同成神之外,開漳聖王的部將也跟著受到民間的膜拜。據說,陳元光開拓漳州時,麾下有「六輔將軍」,依據各廟宇奉祀神明的不同,亦有「五輔將軍」或「四輔將軍」之說。其中,較為一般人熟知的就是輔勝將軍李伯瑤(或輔信將軍)、輔順將軍馬仁,又喚「馬使爺」,或稱「舍人公」、「馬舍公」。



    臺灣民間也有以這兩位將軍為主神的廟宇,例如台南市的馬公廟就是分靈自漳州馬公廟,奉祀馬仁將軍為主神的廟宇。至於,其餘四位將軍分別是輔昭將軍許天正、輔義將軍倪聖分、輔顯將軍沈毅、輔美將軍沈彪。

    凝聚原鄉意識 留存歷史意義的聖公

    由於開漳聖王(聖公)具有移民原鄉神的屬性特色,因此在清代臺灣漳泉械鬥的年代,是凝聚原鄉意識很重要的信仰力量,相對於凝聚泉州人意識的信仰寄託就是「保儀尊王(尪公)」了。諺語「尪公無頭殼,聖公無手骨」就是描述當時兩方械鬥的激烈情形,這些充滿先民血淚故事的諺語,也保留了當初的歷史背景。



    諺語除了保留了械鬥的歷史,也保留了先民遭受淹水氾濫的記憶。宜蘭俗諺「水崩崁仔腳——王公跑代先」就是說在宜蘭市接近宜蘭河中游的「崁仔腳」,曾經因為一次嚴重的洪水氾濫,導致崁仔腳開漳聖王廟(三清宮前身)被沖毀,所以戲稱哪怕是貴為王公的大神,面臨洪水也得逃難避災,暗示神明也會有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的難言之隱。



    隨著時間演變,移民械鬥不再,如今開漳聖王已經不再只是漳洲人的專屬信仰。農曆二月十五日開漳聖王聖誕這天,如果有機會到聖王公廟走走,別忘了看看這位英勇成神、全家受萬世香火的傳奇神祇。

     



    fubobi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