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陳志強|當李多慧成中職焦點 啦啦隊如何變得不再只是啦啦隊?

    2023-04-17 15:05 / 作者 陳志強 / 專欄作者
    李多慧來台掀起一股旋風。翻攝樂天女孩Rakuten Girls臉書
    不管主觀認同與否,我們都必須客觀承認一項事實:「棒球啦啦隊儼然已成為流量保證」,正因其的確有所效果、效益,各職棒球團才會不斷擴編人數、增加曝光度與活動,媒體才會不斷報導相關話題,形成周而復始的循環。樂天桃猿隊「重磅補強」原本韓國職棒起亞虎隊的李多慧,引起熱議,讓「初登場」未演先轟動,「首秀」過後許多社群媒體也紛紛充滿影音與討論。

    李多慧從宣布來台到首秀,引起許多討論。翻攝樂天女孩Rakuten Girls臉書

    台灣啦啦隊文化哪裡來?最初以韓國為借鏡

    近年根據許多學術研究,證實啦啦隊對於棒球迷的「進場體驗」有所助益,尤其蔡正飛、楊惠娥等人2017年的研究將「球場構面」區分為四個要素:「產品(球賽)、服務、設備和氣氛」,其中啦啦隊即是影響現場「氣氛」的關鍵之一。棒球賽事常常冗長,在球與球之間的空檔間,啦啦隊們即能吸引球迷的目光,並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讓原本充滿陽剛味的球場內外,更添「粉紅泡泡」特別氣息。

    中華職棒的早期應援以傳統的敲鑼打鼓為主,但不時也有女團的存在,如統一獅舞團「迪娃獅」(Divas),已解散的中信鯨過往亦有安排啦啦隊與球迷們合照互動,但最廣為人知的是La New熊隊的「La new Girls」,受到2004年韓國職棒三星獅來台與兄弟象打友誼賽時的隨行啦啦隊啟發,而於2005年成立,後來球團「北漂」桃園後變為「LamiGirls」,在Lamigo桃猿闖進亞洲職棒大賽時,也汲取韓職啦啦隊經驗、面貌,進而改良、結合台灣本土元素,經由各隊效仿、互相交流學習觀摩,漸成如今蓬勃發展的面貌。

    2015年La new與Lamigo桃猿隊共同舉辦「辣妞趴」,La new Girls重返全猿主場。翻攝Rakuten Monkeys臉書

    昔日Lamigo老闆劉保佑曾受訪表示:「在紅海裡面找出差異化,你就變藍海了,大家都想盡辦法爭奇鬥豔。」他的兒子劉玠廷致力於將球場打造成「娛樂空間」,讓球迷投入其中、享受啦啦隊女神的活力四射佐以內容偶爾乏善可陳的球賽。

    光在Google輸入「啦啦隊女神」會跳出無數搜尋結果,便可深刻明白啦啦隊的影響力。最近幾年社群媒體興盛,許多年輕女孩開始把啦啦隊當成提高知名度的「跳板」以進軍演藝圈,在經紀公司從中推波助瀾下,啦啦隊的定位角色早已變成「偶像」,不再只是單純的「棒球啦啦隊」。

    回顧中華職棒過往的「韓國洋將」

    平心而論,李多慧會如此有知名度,除了容貌和身材,更厲害的是她的舞技,在韓國啦啦隊數一數二,這幾天果然引起球迷熱烈讚嘆實力身手名不虛傳。這其實並不是桃猿球團首度簽下外援,2020年的李河潤同樣是震撼彈,可惜因疫情未能成行,徒留遺憾。

    李多慧宣佈來台後,IG粉絲人數從50多萬人到現在已有88萬人。翻攝李多慧IG

    而中職也曾延攬韓國面孔充當洋將,最早能追溯到1994年的俊國熊(富邦悍將前身),單季找了韓禧敏、金炯均、甘炳勳、金鐘國和朴仁球五名韓國選手,後來也有讓龍迷記憶猶新的牛棚投手金德七(1999年奪冠,2000年轉戰台灣大聯盟雷公隊投過完封勝)。樂天桃猿的前身第一金剛2003年找過兩位韓籍投手(尹景熙、金東鎬),但登板數都不多,距今最近的韓國洋將則是2007年誠泰蛇的右投金齊斌(7場出賽,防禦率5.20)。

    韓國選手已經好一陣子沒有出現在中職舞台,筆者認為是韓國洋將們普遍缺乏實績,對球團來說寧可把資源投注在美國或中南美洲的選手,洋將效益更大。

    棒球從不只是球技上的交流,也能帶動異國文化的火花激盪,就像有些亞洲球員在大聯盟會讓休息室產生不同化學效應和新鮮感,相信李多慧旋風將會締造台灣棒球史的重要里程碑。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