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大谷翔平、佐佐木朗希幕後功臣:吉井理人的指導哲學「不給答案,讓球員思考」

2022-05-03 17:11 / 作者 張佩雯

說起吉井理人這號人物,對臺灣大部分球迷來說或許都不太熟悉。吉井在1983年加盟日職近鐵猛牛隊,一直到2007年高掛球鞋,包含中間曾在美國大聯盟效力五個球季,日美合計拿下121勝129敗62救援。整體而言生涯成績不俗,但也不到令人印象深刻的程度。



然而,吉井退下球員身份後,先後擔任了日本火腿鬥士隊、千葉羅德海洋隊的投手教練。無巧不巧的,如今在大聯盟闖蕩的達比修有、大谷翔平,以及當今日職話題性最高的少年強投佐佐木朗希,都曾接受過他的指導。



培育投手功力受到肯定的吉井,目前除了仍在羅德隊協助投手的養成之外,也已經確定將擔下日本國家隊投手教練的重任。如此自然令人好奇,究竟屢創奇功的吉井,在指導上有什麼過人之處。




圖片
吉井理人顛覆傳統的指導哲學「不給答案,讓球員思考」,教出大谷翔平、佐佐木朗希等一流選手。(圖片來源/翻攝自推特)




在大聯盟學習到教練必須「尊重球員的意願」



吉井過去在球員時期,就對傳統日式教練的指導方法感到不滿。像是他在剛進入職棒時,因為自認體力還算不錯,但是缺乏爆發力的關係,所以打算進行短跑訓練。但當時的教練卻要他長跑儲蓄體力,完全不給他表達意見的機會。其他許多時候,也一向都是教練說什麼,他就得做什麼。



直到後來吉井赴美打拼,到了紐約大都會隊,投手教練Bob Apodaca告訴他「在這個球隊裡面,沒有人比你更瞭解你自己。所以請你先告訴我:你是怎麼去投球的。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再討論該怎麼做」,於是吉井發現在大聯盟,教練都會重視選手的意願,讓身為選手的他首次感覺受到被尊重。他決定往後若是自己成了投手教練,就要成為這種類型的指導者,並且到筑波大學研究所深造相關的學問,確立自己的教學體系。



多問多傾聽,培養球員的思考能力



過往觀念認為,教練是全隊伍的掌控者。但吉井覺得真正下場比賽的是球員,因此想使團隊強盛的方法,就是讓每一位成員都能完全發揮自己的本領。但是傳統強加於人的指導法,會抹煞了球員的本性,結果抑制了選手的實力。比方說在傳統作法裡,球隊在賽後進行檢討會議時,往往都是由教練單方面對球員訓話,告訴他們「你當時怎樣怎樣不行」、「下次必須怎樣怎樣做」。而就算選手禮貌性地回答「我知道了」,卻因為是被斥責的一方,很少能夠將建議牢牢記住。甚至還可能因為表現不好了還被當眾羞辱,結果賭氣鬧彆扭,造成指導出現反效果。



因此,吉井改變這種作法,他希望能夠多傾聽選手們的意見,並且培養出他們能夠自主思考的能力。例如在檢討時,他會依序詢問球員「今天的投球,你給自己打幾分」、「優點在哪」、「缺點又在哪」、「如果從失敗的時間點重頭來過,你想怎麼做」、「為了能夠做到這點,你覺得該朝什麼方向準備」、「綜合以上,你到下次比賽前應該做什麼」等等。過程他都會盡可能讓選手去想,不會對球員說教,強硬告訴他們一定得怎麼做才對。就算選手答不出來的時候,他最多也只會以「如果是我的話,我可能會這麼做」的委婉口吻提出建議,絕對不指出單一的答案。



引導出選手的自主性,就會出現顯著成長



如果直接告訴球員答案,或許是一時有效的方法,但是以長久的眼光來看,反而失去了讓球員自主成長的機會。畢竟每個有本事加入職棒的球員,或多或少對自己該怎麼進步,有什麼想要嘗試的方法及目標,都抱持著一定的想法。既然如此,就應該尊重球員的意願,而不是像傳統教練一樣,一眛地用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灌輸在選手身上。他承認,當然也有在傳統指導下得以進步,打出成績的佼佼者。然而選手形形色色,同一套教學方法並不適用所有人,球隊不能用賭博的方式去培養球員,因此必須在平時就深入觀察選手,瞭解他們是什麼類型的人,才能做出合適的指導。



想要引導出選手的自主性,就得給予選手鼓勵,讓他們形成正向思考,無形中成為會自我督促的球員。這也為前述的檢討環節中,吉井會先要球員從優點開始講起的原因。如果球員自評表現80分,卻先問他缺少的20分是什麼,球員就會被迫轉往負面思考,導致越來越沒有自發性檢討的熱情。而只要能夠養出讓球員能夠自我評估,找到該怎麼加強自己的精神,選手就會在不知不覺間出現飛越性成長。唯獨在引導出球員這種精神之前,需要在許多方面下苦工,以免自己身為教練的權威身份,成了阻撓球員成長的干擾。



吉井認為,在部分運動項目裡,想當教練就得事先研習相關課程取得證照,在這過程之中,這些教練也會學到作為指導者必須尊重選手意願的道理。但反而棒球圈裡並沒有這項要求,才會使得有許多不尊重球員意願,只想著自己當年是因為怎麼做才成功,然後強迫球員使用同個方法的傳統教練。如今在日本棒球界,雖然已經有越來越多改掉傳統,願意和選手好好溝通的教練存在,但吉井仍期盼這樣的指導者會越來越多,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好手。




張佩雯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