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眾聲視野|對性侵害犯罪的強制治療,恐引發違憲疑慮

    2021-01-18 00:15 / 作者 眾聲視野

    性侵害犯罪是臺灣社會長期矚目的焦點,從2001年「華岡之狼」考上台大,是否准其假釋就讀引發社會議論,到2010年萬人上街抗議法官輕判女童性侵案的「白玫瑰運動」,社會譴責性侵加害人及要求加重懲罰的聲浪日漸高漲,為因應民意,臺灣政府多次修正刑法和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創設變相無限期監禁性侵加害人的「強制治療」制度。




    此制度自立法以來,便因違反「絕對不定期刑禁止原則」(不能制訂沒有上限的法定刑),而引發遊走違憲邊緣之疑慮。



    綜觀現行刑法和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規定,針對性侵加害人的矯正措施,主要是以獄中治療刑後強制治療社區監督三者組成。

    現行法律對性侵害犯罪的強制治療,可能引發違憲疑慮。(圖片來源/PIXABAY)

    引發爭議的便是其中的刑後強制治療制度,此制度緣起於「華岡之狼」事件引發社會健全性侵加害人矯正制度的聲浪後,婦運團體遂聯合立法委員展開刑法的修法,將強制治療的時間點從「刑前」移到「刑後」,治療期限則至行為人「再犯危險顯著降低」;只要再犯危險未顯著降低,就不得假釋,等同未制定最長期限,此部分於修法時即頗受爭議。



    法務部檢察司蔡碧玉司長2004年在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審查會議中即指出:「這幾天司法委員會正在討論我們提出的刑法修正案,其中有一條條文的設計是,將來要出獄的人如果經過評估,認為他還沒有達到再犯危險顯著降低的話,就要接受強制治療,這個治療是沒有期間限制的,事實上會形同永久。」究其發言之意旨,已揭示強制治療可能造成性侵害犯罪人永久隔離之結果



    即使司法院大法官於2020年12月31日作出的釋字第799號解釋,已就強制治療未規定最長期限認定合憲,惟於理由書中亦指出:「為避免牴觸憲法之疑慮,縱依個案具體情形而確有必要對受治療者長期持續施以強制治療,立法者亦應於制度上建立更能促進其得以停止強制治療而重獲自由、復歸社會之配套機制或措施。受治療者接受強制治療之時間愈長,協助或促進其得以停止強制治療之配套機制或措施即應更加多元、細緻。唯有如此,方能確保為維護社會大眾人身安全、性自主權及人格權等特別重要公共利益。」



    顯見強制治療的配套措施亟需完善,筆者曾於監所服務多年,茲就個人實務經驗,研提如下建議:



    一、釐清性侵加害人是否為精神病患,再決定處遇方式

    現行強制治療預設性侵加害人均為需治療的精神病患,然按精神衛生法的界定,精神疾病實際上指的是「思考、情緒、知覺、認知、行為等精神狀態表現異常,致其適應生活之功能發生障礙,需給予醫療及照顧之疾病。其範圍包括精神病、精神官能症、酒癮、藥癮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之精神疾病,但不包括反社會人格違常者」。



    因此,並非所有性侵加害人均屬精神病患,非屬精神病患的加害人(如反社會人格違常者)不宜再由精神醫療領域負責,而應另覓適合的專業領域處理。



    二、依性侵加害人惡性,區分治療期間

    基於社會安全考量,對於高風險的強制性交殺人犯施以長期或無限期的治療期間,實為合情合理,但性侵害犯罪態樣多元,就惡性較輕微的性侵犯罪,如裸露性器官的猥褻行為,應考慮有期限的治療,以避免刑後治療期間比法官判刑刑度長的不合理現象。



    三、建構科學實證的性侵加害人本土化處遇模式

    近年來台灣推動「科學實證之毒品犯處遇模式」,結合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NIDA)提出的13項治療原則,並進行矯正、衛政、勞政、社政的跨部門連結,以於監所及社區內協助毒品犯成功脫離毒癮。



    性侵害犯罪對社會與受害人的傷害不下於毒品犯罪,台灣卻未對此犯罪建構科學化、實證化與本土化的處遇模式,相關部門應就此方面加強研發作為,並推動跨部門的聯合機制,以多元化、細緻化性侵加害人的處遇模式,有效維護社會安全。



    最後,對於性侵害犯罪,除應完善性侵加害人的處遇模式外,更應向前延伸強化預防機制,而根本的預防之道就是落實性別教育,自小培育學生的性別意識,使他們理解如何與不同性別者相處,學會尊重他人身體自主權,惟有健全大眾的性別意識,大法官所說的人身安全、性自主權及人格權等重要公共利益才有真正確保的可能。



    作者:王昱培(地方政府公務員)



    (本文為讀者投書,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眾聲視野」匯集各路觀點,成為大眾的傳聲筒。歡迎投稿至太報:contact@taisounds.com

    更多太報報導

    派對遭性侵提告,法官:「穿紅內褲表示有做愛的準備」判敗訴

    名醫痘疤女王稱「過世公婆託夢查內鬼員工」,她觸犯了哪些法律?

    眾聲視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