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省硯台港11月2日新車出口。美聯社
中國10月份貿易數據進口意外成長,但全球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卻難以持續復甦,經濟前景憂喜參半。
10月份進口同比成長3%,為8個月來首次成長,而普遍預期為下滑。出口同比下降6.4%,降幅大於預期,貿易順差為565.3億美元。
這些數據凸顯出2023年第四季經濟復甦的脆弱性,進口成長顯示國內需求可能正在回升,但出口下降令人大失所望,而這個時期的出口表現應該更佳:2022年同期,是因為疫情和相關防控措施打亂了物流和生產。
渣打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學家丁爽表示,出口形勢依然脆弱,「我們需要更多的實際經濟活動數據,來驗證強勁的進口數據是否意味著國內需求復甦。」
數據發布後,中國股市維持跌勢。截至午間,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下跌1.6%,滬深300指數下跌0.7%。對聯儲會政策路徑的疑慮重燃之下,亞洲股市普遍下跌,中國股市走弱。
投資者正在評估中國經濟復甦的可持續性。儘管最近幾個月的數據有所改善,但在消費者和企業信心低迷的情況下,復甦依然脆弱。10月份經濟數據顯示製造業和服務業表現疲軟。官方統計數據本週可能顯示,上個月居民消費價格可能重新陷入通縮。
不過亞洲其他國家的貿易指數提供一些積極信號。被視為全球需求和亞洲出口風向球的南韓出口,在10月份自去年末以來首次出現成長,點燃了人們對半導體等科技行業復甦的期待。
不過就中國來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對美出口同比下降8.2%,對歐盟出口下降12.6%。
瑞穗銀行首席亞洲外匯策略師Ken Cheung表示,中國央行為支撐匯率而嚴格控制中間價,這可能會削弱中國出口競爭力並鼓勵進口。
他表示,近期的財政刺激措施,包括增發1兆元人民幣的國債以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這也可能促使中國生產商增加原物料庫存並增加進口。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原油進口量同比成長14.4%,煤炭進口量激增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