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砸了6兆仍屢創全球新低 誰讓南韓生育率跌至0.79?

    2022-12-05 10:16 / 作者 李寧怡

    南韓當局今年稍早曾承認,過去16年共耗資逾2000億美元(約6.1兆台幣)鼓勵民眾生兒育女,但生育率仍年年下降,一再刷新全球最低紀錄。總統尹錫悅上任後仍延續砸錢了事的生育政策,再度提高育兒津貼,但無法解決房價高、教育費用高、育兒支援系統不完善等結構性問題。




    圖片
    南韓生育率屢創全球新低,2022年11月公布的數據為0.79。路透社




    根據南韓政府上月宣布的數據,全國每名婦女畢生只生0.79個孩子,較去年的0.81進一步減少,與其他生育率降低的先進國家如日本的1.3、美國的1.6相比,相當驚人;而生育率須達2.1才能維持人口數量。台灣2021年的生育率為0.98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尹錫悅上任後,雖成立專門委員會以應對生育率過低的國安危機,但除了宣布將1歲以下嬰兒的育兒津貼明年自每月約7100元台幣提高到16500元、後年再增至23600元外,似乎拿不出其他對策。



    況且尹錫悅9月間視察一間托兒所時,對於很多嬰幼兒不是由親人在家照顧感到訝異,而且還以為嬰兒6個月大就會走路,暴露了他對育兒環境極度缺乏了解,也令人懷疑他是否有能力解決生育率問題。



    許多專家認為,要讓更多民眾願意生孩子,關鍵是改善每一個育兒階段的支援系統。



    社會潛規則太多 僅傳統夫妻能生兒育女



    懷著第二胎逛育嬰用品展的年輕媽媽金敏靜(音,Kim Min-jeong)就說,她育兒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生了第一胎後就無法上班,因為公立的免費托嬰中心近年發生員工毆打嬰兒等多起醜聞,但夫妻倆又負擔不起私人托嬰費用。



    此外,讓很多人對生兒育女卻步的不僅是經濟壓力,還有社會的潛規則。例如,一般民眾大都認為結婚後就要生孩子,但對於未婚生育仍有偏見,例如很多醫院拒絕為單身女性提供試管嬰兒療程。



    法學教授趙熙京音,Cho Hee-Kyoung)就曾在時事專欄中寫道,南韓社會似乎認為未婚生子是做錯了事,「為什麼必須要結婚才能養育孩子?」



    此外,非傳統的伴侶關係也面臨歧視。南韓迄今未承認同性婚姻,沒有婚姻關係的伴侶也很難領養孩子。



    南韓作家李珍青(音Lee Jin-song)常探討年輕男女為何不婚不生,她表示,南韓政府的鼓勵生育政策應擴大範圍,而非只針對傳統異性夫妻,「把身障、有疾病、不孕的人群都排除在外」。



    她說,南韓社會仍停留在父權價值觀,幾乎沒有隨著時代進步;一般人將生兒育女的壓力施加於女性,認為她這樣不結婚生子的單身女子很自私,「為了享樂而忽略社會責任」。



    李珍青說:「在這樣的父權社會裡,女人為了結婚、懷孕生產、養育孩子要犧牲太多了,特別是在過去10年間。因此女性開始探索不結婚也能好好過一輩子的可能性。」



    即使太太薪水比先生高 仍要包辦育兒與家事



    趙熙京也同意這種看法。她表示,南韓社會仍普遍存在爸爸為公司打拚、媽媽要照顧家庭的觀念,即使媽媽也在工作,「我認識很多夫妻是太太薪水比較高,家事和育兒卻也做得比較多的狀況,而且她們還要為先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即使先生想多負擔一些育兒工作,也常常因為南韓的企業文化而窒礙難行。儘管從數據看來,請育嬰假的男性確實有所增加,但鮮少有男性把育嬰假請好請滿,因為受到各種無形壓力。



    回到逛嬰兒展的媽媽金敏靜,她的丈夫朴庚洙(音,Park Kyung-su)就說,很想要幫忙帶第二個寶寶,但「工作環境對於養育嬰幼兒沒有特別的理解或待遇。我可以請育嬰假,但是會感到不安,因為我也想在工作上得到好的回饋」,因為一般仍認為,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員工難獲升遷。



    全職媽媽李世英(Lee Se-eun)自己帶兩個孩子,分別是5歲和3歲。她很希望丈夫能多幫點忙,但他在家的時間太少。她說:「如果公司能體諒有孩子的員工,讓他們不必參加晚間聚會或應酬就好了。」



    在南韓,一天的工作不是下班時就結束,晚間通常還要聚餐「建立團隊向心力」,若缺席,可能令主管或同事不悅。



    李世英曾在仲介公司工作,之後自己創業,但現在她已7年沒有上班,因為不想把孩子送到托嬰中心,只能放棄職涯,「從個人角度而言,養育孩子是很寶貴而且意義非凡的美事,但有時會覺得,這個社會並不重視這件事。」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