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專家:若與中國一戰 美軍缺乏大型戰爭後勤能力將輸掉台海

    2023-03-29 10:27 / 作者 林宜萱

    台海被視為全球下一個可能爆發戰爭的衝突點,美國總統拜登先前曾4次表示,美軍在必要時會馳援台灣。不過,美國保守派專家的評估經常偏向悲觀,尤其是對於海軍。最新一名發表評論的是前美國海軍副部長克羅波西(Seth Cropsey),他指出,與中國一戰的關鍵是傳統軍力要素,而非尖端武器,美軍缺乏大型戰爭的後勤能力,可能成為硬傷。




    圖片
    2023年3月23日,美軍兩棲突擊艦馬金島號 (USS Makin Island)停泊於南韓釜山港。路透社




    克羅波西現為智庫約克郡研究所(Yorktown Institute)創辦人暨董事會主席,他的投書28日刊登於《華爾街日報》。文章指出,當前對於美國軍備的評論,大多忽略了3個要點:與中國衝突的時間範圍、建立和維持美軍軍力後勤的挑戰、補充和擴大現有軍備庫存的產業困境。



    克羅波希指出,與中國的戰爭取決於這些傳統要素,而非武器系統有多高端,因為新冷戰已經開始,而和舊冷戰不同的是,蘇聯比中國更傾向耐心等待,但中國打算利用眼前已出現的一些有利轉變。



    克羅波希寫道,蘇聯戰略家傾向等待,想要等到蘇聯軍力超越美國,但沒有發生,因為1980年代起,西方的技術革新和勢力擴張抵銷了蘇聯過去20年來的準備。中國從這一點學到了教訓,不會像蘇聯一樣慢慢等;現在中國在地理位置、艦隊規模、飛彈數量方面的優勢逐漸增加,習近平也是一個願意動武來達到政治目的的領導人,美國應該假設中國在2030年前會攻台,最快可能是2025。



    衝突迫在眉睫,代表美國必須考慮如何用現有的軍力應戰。這代表舊設備要有新的應用方式,美軍保留下來的戰機、轟炸機、驅逐艦、航空母艦,將在印太這種大型戰爭裡扮演要角;眼前的問題不是替換它們,而是增加他們的效用。



    美軍的傳統軍力並不弱、也不算過時。航母是離岸戰力必備平台,但容易暴露在敵軍攻擊中,需要戰機和艦隊護航;水面部隊如果要打擊到支援共軍的基礎設施,則需要長程飛彈。




    圖片
    2023年3月28日,美國尼米茲號航母停靠南韓釜山一處海軍基地。路透社




    美國過去30年準備的是低強度戰爭



    但支援美軍出擊的後勤情況並不具體。克羅波希指出,美國目前沒有支援大型戰爭的後勤能力,「有些評論認為,美國援助烏克蘭的武器擠壓到武裝台灣的庫存,這倒不是主因,因為「美國運給烏克蘭的東西,和台海戰爭所需要的東西截然不同,而且製程和製造地點都不同」,真正的問題是美國產能本身。



    在舊冷戰後,美國決定將原本蓬勃健康的國防生產商系統縮減為少數幾家公司,這些公司在官僚體系中的生存力很好,但無法迅速達成生產目標。克羅波希表示,除非美國能擴大印太地區所需的武器產能,包含極音速飛彈、巡弋飛彈、彈道飛彈、短程反艦武器,否則可能會在數週內輸掉台海戰爭。




    圖片
    2023年3月21日,美利堅號兩棲突擊艦(USS America LHA-6)在菲律賓馬尼拉港。路透社




    克羅波希還提到,美軍運輸艦對是為規模有限的突發事件所設計,據美國政府問責署,美軍後備艦隊平均船齡是40年以上,而且疏於維修;根據華府智庫「戰略暨預算評估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Budgetary Assessments)2020年一項分析,即使找商船船員來助陣,也不足以支援美軍在大量後勤需求時的缺口。



    甚至是波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都需要找商船來幫忙。現在大多數停靠在美國港口的商船都掛有外國國旗、或有外國船員,一旦衝突開始,就無法仰賴這些外國船了;部署在印太的美軍若無法與本土的物資倉庫建立連結,將很難維持作戰。



    克羅波希總結,在戰爭轉型上,美軍的發展曲線並沒有落後,問題是無法應用過去30至50年內精心打造的作戰工具,因為這段時間都用在準備低強度的戰爭,而不是針對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進行重大戰略設計。如果後勤產能再持續停滯,威懾也會失效,美國在任何大型衝突中的勝利也將隨之消逝。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