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海軍高層專訪:準備好馳援台灣且有信心獲勝 但造船產能待加強

    2023-03-20 16:43 / 作者 林宜萱

    中國艦艇數量已超越美國,艦隊規模全球最大,一些西方軍事專家與分析師對此頻頻提出警告,持續進行兵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60分鐘》(60 Minutes)最近一集以美國海軍為專題,訪問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軍令部長等人,並登上尼米茲號航空母艦(USS Nimitz),深入報導海軍狀況。




    圖片
    2023年1月27日,航經南海的尼米茲號航母上,美軍一架F/A-18E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準備起飛。路透社




    《60分鐘》指出,美國海軍是美國二戰與冷戰期間處於優勢的關鍵,但今日就連現役軍官也懷疑海軍的應戰能力;在美國2003年開始忙於中東反恐戰爭時,中國海軍坐大,威脅要用這支武力侵台。



    準備好馳援台灣,但還可以準備得更多



    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上將(Samuel Paparo)指出,美國海軍時時刻刻保持警覺,海軍三分之一處於常態部署,目前船艦數約300艘,其中約100艘正在全球各地執行任務。



    太平洋艦隊約有200艘船艦,水兵和文官共約15萬人,佔美國海軍6成。帕帕羅上將表示,2000年代初期,中國海軍約37艘艦艇,現在已有350艘;如果中國入侵台灣、而美國總統及國會決定軍援台灣,「美國海軍大軍將迅速部署到西太平洋馳援台灣。我們已經準備好,但永遠還需要準備得更充分」。



    帕帕羅說,美國海軍最強的是航空母艦,可艦載150架次空中戰力、每天可發射900枚精確導引彈藥,每天晚上都可以補充彈藥。美軍有11艘核動力航母,所以大概可以搭載1000架戰機,中國已下水出航的只有2艘柴油動力航母。



    中國正努力打造精確導引飛彈,例如東風-21和東風-26,共軍稱之為「航母殺手」,在荒漠中模擬射擊一些看起來很像尼米茲號航母的美國船隻。帕帕羅表示,如果他說不擔心這些飛彈,那就太傻了,但是透過保持警覺和機動性,就能夠閃避中國的長臂攻擊,同時美國也在開發射程更遠的武器。



    帕帕羅說,在現代海戰技術上,美國領先中國一個世代,大約10或20年。美軍正在開發新一代的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艦,確切數字是機密,但目前已有十幾艘這種快速反應潛艇在太平洋巡邏,這種潛艇難以偵測和追蹤,是中國亟欲解決的問題。



    汝欲和平,必先備戰



    美國國防部一些消息人士告訴《60分鐘》,如果中國侵台,很可能從外太空開始,雙方都會試圖破壞對方的衛星,讓精準導引武器失效;接著是對美國城市的網路攻擊、以及西岸港口的破壞。



    近期有兵推結果顯示,美軍可以戰勝共軍,但會損失包含2艘航母在內的20艘船。帕帕羅上將表示,這是合理的結果,美國對於戰鬥的潛在成本應該要有明確認知,「汝欲和平,必先備戰」(Si Pacem, Para Bellum)。




    圖片
    2022年9月23日,美國航母雷根號抵達南韓釜山港。路透社




    有些觀點認為,中國船艦數雖多,但船隻噸位與戰力大多較低。帕帕羅則認為「量多自有質(Quantity has a quality all its own.)」;這是唯物主義中的一種觀點,認為能夠以數量取勝,例如二戰時蘇軍用大批便宜的坦克擋下較精良的虎式或豹式戰車。



    帕帕羅被問到,中國艦艇數量會否多到美國無法應付的程度,不過他並未正面回應,僅表示「我對這種發展方向感到不安」。



    《60分鐘》也訪問有軍事背景的共和黨籍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及民主黨籍眾議員路里亞(Elaine Luria);前者曾任美國海軍陸戰隊情報官,現為眾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後者曾服役於美國海軍20年,先後擔任水面戰軍官及核技術工程師。



    蓋拉格表示,依美國海軍目前規劃,至2027年,美軍艦艇將剩下280艘,而中央情報局(CIA)情資顯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共軍在2027年具備攻台實力,「當我們的敵人可能來到全盛狀態時,我們卻是最弱的」。



    路里亞則認為,美國海軍過去20年來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她曾派駐在6艘不同的船艦上,每艘都是冷戰時期製造的。她與蓋拉格都在為各自選區內的造船廠爭取資金,兩人強調,比起就業率,更重要的是國安。



    造船廠不足、海員壓力大



    美國海軍過去20年在2個建案上投資550億美元,結果不如預期。第一個是朱瓦特級(Zumwalt)驅逐艦,原本期望這個新一代戰艦可以徹底改變海戰型態,但訂購32艘,現在只有3艘下水,每艘造價80億美元,是有史以來成本最高的驅逐艦。




    圖片
    2015年12月7日,美軍朱瓦特級驅逐艦一號艦(DDG 1000)首次在大西洋下水測試。路透社




    另一個是濱海戰鬥艦(LCS),為了在淺水區可以快速移動而設計,投注300億美元結果造出了有結構缺陷和引擎問題的產物,海軍內部戲稱「小破船」。



    負責軍備的海軍軍令部長吉爾迪上將(Michael Gilday)對《60分鐘》強調,美國海軍沒有陷入危機,也沒被中國超越,「我方海軍仍有能力取勝,這並非盲目的自信」,根據觀察,美方現在還處於上風,令人擔憂的不僅是常規軍力,還有戰略核武、網路、太空等混合戰力。



    吉爾迪認為,過去20年對美國海軍的教訓就是,在動工造船前要先做好設計,美國現有的造船廠不足,「在我從軍期間,我國造船廠從30多個減少到大約7個」,現在只依賴這寥寥無幾的造船廠來製造和維修,如果維修延誤,就代表海員無法放假休息,因為來接班的船隻還沒準備好,士兵會消耗更多精神和勞力。這也符合實況:美國去年至少10名執行維修任務的水兵自殺身亡。



    中國傾國家資源投資國防工業,中國造船業有慷慨的國家補貼、可用便宜價格取得材料和人力,美國則非如此。



    吉爾迪表示,相對於中國海軍,美國海軍的優勢就是水兵,他的目標是2045年實現美國海軍現代化,有人駕駛的船艦搭配數百艘無人駕駛船艇,「我相信未來大約4成艦隊是無人駕駛」,有些是水下無人機,性能高一點的還可以部署水雷和其他武器。



    美國海軍對2024財年的預算要求超過2500億美元,比去年多110億美元,而重點就是中國。吉爾迪說,中國想要支配國際海洋規範,所以不喜歡美國海軍的存在,但美國海軍的存在不是為了挑釁,而是確保海上航線暢通,「全球經濟基本上是靠航運撐起的」。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