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烏克蘭戰報】英相蘇納克訪基輔帶軍援 逾四百孩童被俄軍殘殺

    2022-11-19 22:29 / 作者 陳家齊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即將進入第10個月,英國新任首相蘇納克19日首訪基輔,味屋客來帶來新一筆軍援。耶魯大學研究報告指出,烏克蘭赫松地區遭俄國控制時,有226人遭監禁或失蹤。烏國官員另表示,至少已有437名孩童因俄軍入侵喪命。




    圖片
    19日突訪基輔的英國首相蘇納克(左)獲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擁抱歡迎。路透社




    ●英國首相蘇納克首訪基輔 將提供防空系統軍援



    英國新任首相蘇納克19日現身訪問基輔,這是他出任英相以來第一次親訪烏克蘭。蘇納克除了重申英國對烏克蘭的˙經濟與軍事援助不會停止,並提出將有新一筆軍援,供應烏克蘭防空系統,以應對俄國近月來的狂轟濫炸。



    蘇納克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面時聲明說:「今天我們提供新的防空設備,包括防空快砲,雷達與反無人機系統,並且將加強人道援助,為即將到來的寒冷艱難冬季做準備。」



    ●烏稱在頓內茨克擊退俄攻勢 逾400孩童死於俄侵烏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18日指出,烏克蘭部隊在東部的頓內茨克地區(Donetsk)擊退大約100次俄羅斯軍隊攻擊,當地的戰鬥並沒有停歇。



    烏克蘭檢察總長辦公室19日則說,迄今至少已有437名烏克蘭孩童因為俄軍入侵而喪命,還有超過837名孩童受傷,但官員仍在核對來自激戰區域、解放地區以及仍被俄軍侵占領土的相關資訊。



    頓內茨克地區受創最為嚴重,有423名孩童死亡或受傷。



    聯合國指出,自從俄國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至少已造成1萬6295位平民喪生。



    ●烏克蘭近半能源系統癱瘓 基輔電力網恐全面停擺



    烏克蘭政府18日表示,俄羅斯的飛彈攻擊已癱瘓烏克蘭將近一半的能源系統。首都基輔當局則警告,隨著冬季降臨,這座城市可能面臨電力網「完全停擺」的窘境。



    烏克蘭民用基礎設施經歷開戰以來最嚴重的幾波轟炸後,相關單位人員在全國努力復電。時值烏克蘭氣溫下降,基輔降下初雪,聯合國已示警,烏克蘭今年冬天可能因為缺水缺電而出現人道災難。



    ●俄加強飛彈攻擊 美官員:欲耗盡烏防空武器



    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卡爾(Colin Kahl)19日表示,俄羅斯對於烏克蘭的飛彈攻擊激增,部分原因是為了耗盡烏克蘭的防空系統補給,莫斯科當局希望這樣做能讓俄軍在烏國上空取得支配地位。



    卡爾在造訪中東的行程期間告訴記者,「他們真的試圖壓垮並耗盡烏克蘭的防空系統」,「我們知道俄國的勝利理論是什麼,我們務必讓烏克蘭人獲得他們維持防空系統運作所需的東西,致力確保這種理論不會成功」。



    ●白宮:只有澤倫斯基能決定是否與俄和談



    美國白宮18日表示,只有澤倫斯基能決定是否與俄羅斯舉行和談,駁斥外界盛傳華府施壓基輔上談判桌的說法。



    澤倫斯基也駁斥與俄羅斯達成「短期休戰」的說法,稱這只會讓情勢變得更糟。



    澤倫斯基說:「只有完全擊退俄羅斯的侵略行動,才能真正達成持久且可信的和平。」



    ●耶魯大學報告:赫松地區226人遭監禁或失蹤



    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說,烏克蘭的赫松(Kherson)地區今年落入俄羅斯控制時,有數以百計民眾遭到監禁或失聯,另有數十人可能遭施酷刑。



    這份報告記錄今年3月至10月間,赫松有226人遭到拘留或失蹤,1/4據稱遭受酷刑,其中有5人在遭監禁中或關押不久後死亡。



    俄羅斯上週命令軍隊撤出烏克蘭第聶伯河(Dnipro River)西岸一處地區,其中包括自2月侵烏以來唯一攻占的區域首府赫松。



    ●瑞典:發現爆炸物痕跡 證實北溪管線遭蓄意破壞



    瑞典檢方18日表示,調查人員在北溪天然氣管線(Nord Stream)受損的地方發現爆炸物痕跡,證實遭到人為蓄意破壞。



    瑞典和丹麥有關當局正在調查北溪1號和北溪2號管線的4個洞。歐洲正面臨天然氣供應短缺,北溪天然氣管線從俄羅斯經過波羅的海通往德國,已成為烏克蘭危機的一個引爆點。



    ●APEC領袖宣言譴責俄烏戰爭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經濟領袖會議19日發出宣言譴責俄烏戰爭,措辭與上週20國集團(G20)宣言內容一樣。



    宣言說,「大多數成員強烈譴責在烏克蘭的戰爭,並強調戰爭為人類帶來巨大苦難,並使全球經濟現有的脆弱性惡化」,「對於目前情勢與制裁措施,還有其他觀點及不同的評估」。



    這場峰會公報經過所有APEC成員經濟體同意,包括俄羅斯和中國,但不乏一些外交上的含糊其辭,並未公開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