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共二十大】路透社:習近平面臨痛苦的經濟轉型

    2022-10-15 16:51 / 作者 韓政燕

    中共二十大明天(16日)登場,在習近平進入第三任期之際,迎接他的不再是傲人的經濟成長,而是數十年一見的經濟挑戰和重大決策,而他如何掌舵,將對中國14億人口的生活帶來重大改變。




    圖片
    中共二十大16日登場,北京街頭14日掛滿國旗。路透社




    路透社分析指出,隨著年輕人失業率創新高,經濟成長瀕臨歷史新低,房地產危機,以及驚人的債務水平,習近平進入第三任期後,也必須重新思考在過去四十年,支撐中國經濟迅速擴張的經濟模式,不過如今顯然已經無法發揮作用。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過去1015年的經濟成長太過依賴建築業和投資業,藉此達成極具野心的年度目標,而附帶的結果就是債務狂飆。



    經濟學家表示,當這些刺激成長的活泉乾枯後,必然會看到嚴重的成長放緩,而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強權在習近平下一個任期的掌舵之下,也將展開充滿的驚濤駭的航行。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表示,雖然很多國家的經濟都追隨投資導向的發展模式,但中國的依賴特別極端。



    佩蒂斯表示,「你不能永遠投資百分之4045的國民生產總額(GDP)。中國未來很多年必須準備好應付放緩但是能持續的經濟成長」,「有人期望中國在2035年以前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幾乎肯定要失望了」。



    世界銀行統計顯示,中國GDP的投資比例比起全球平均高出將近20%,而家庭消費支出則低於全球平均將近20%



    中國國內投資的腳步非常迅速,結果就是打造了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高鐵網、最忙碌的港口以及諸多最長的橋樑,同時還有大量空屋,足以塞下整個法國人口(約6739萬人)。



    這種投資與消費的失衡,比起一九八零年代的日本更加嚴重,日本之後就出現了數十年的「失落世代」,而中國累積的債務幾乎已是GDP的三倍之多。



    一位中國政府前顧問以及兩位現任顧問向路透社表示,決策者知道必須大幅提升國內消費,不過只把這當成長期目標,而非緊急問題。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辦人賈康表示,目前即刻的問題是包括消費者在內的「信心薄弱」,而短期仍需要投資,「如果沒有投資,就會像沒有根的樹一樣」。



    中國在最近幾個月已經降低利率,核准公共建設計畫,同時給予銀行新的配額資助這些計畫。為了提振低迷的房地產業,許多城市已經降低頭期款,放寬抵押的比例。對此,中國國家發展及改革委員會未有評論。



    走出貧窮,繁榮後的蕭條



    回溯歷史,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主張的全部國營和中央計劃經濟,讓中國落後又貧窮,只有少數的基礎製造業,以及品質極糟的公共建設。



    直到1978年,鄧小平改變路線,允許更多的私人企業和經營權,主張開放經濟,接受外國貿易及投資,同時鼓勵儲蓄。地方政府靠著把土地租給房地產開發商賺錢,這讓中國快速都市化,開發商也以更高的價格賣出更多的房屋。



    政府的政策重點都在供給,而非需求。政府把錢花在道路、鐵路和機場建設,銀行也把錢借給比較有策略、國家主導的產業,而非一般民眾。



    當中國向全世界開放時,工廠因為低價的勞工,以及特別經濟區建立的緊密運輸鏈佔了優勢,讓中國成為了製造業的超級強國。



    2008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北京當局為了彌補大幅減少的外部需求,大舉借債加倍投資公共建設。



    2010年至2020年,中國消費的水泥幾乎是美國的二十五倍。而到2021年,國營的中國國家鐵路集團負債高達5.92兆人民幣(約26.35兆元台幣),比沙烏地阿拉伯的GDP還高。



    而佔了中國經濟四分之一的房地產市場,在房子還沒蓋好之前,企業承擔了更多風險,銀行也在房子蓋好前提供貸款,導致大量供應過剩。



    像是中國恆大等許多房地產商是開支票給供應商,而非付現金,所以當他們面臨違約時,供應鏈就瓦解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企業老闆向路透社表示,他經營的公司在高峰期,靠著供應中國恆大促銷產品,一年可賺1500萬人民幣 (約6678萬元台幣),但是如今,他只能住在宿舍裡,在螺絲工廠上班,每個月賺3千人民幣(約1.3萬元台幣)。



    短期內不可能出現新經濟模式



    中國經濟目前面臨了很多不確定因素,像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清零政策,對於科技業和其他產業的打壓,地緣政治的緊張,以及出口市場不斷增加的借貸成本。



    政府顧問表示,不可能在短期內全面改變經濟模式。



    中國國務院參事室研究員姚景源表示,「我們應該從中期或長期的角度來思考消費」。



    不過,英國研究機構「牛津經濟」(Oxford Economics Ltd.首席經濟學家斯拉特(Adam Slater)表示,中國現在需要七個單位的額外投資,才能創造一個單位的GDP,而在1990年代,僅需三個單位的額外投資。



    而目前投資,即使是要解決眼前的問題,也只會導致更多的舉債。



    此時地方政府因為賣土地的收入銳減,債台高築又需要現金,若想靠著大量投資公共建設來解決經濟成長放緩的問題,幾乎是緣木求魚。



    分析師普遍認為,中國今年無法達到GDP 成長5.5%的目標,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還預測,在習近平下一個任期內,GDP成長甚至無法將過3%



    牛津經濟預估, 這十年的年均GDP,將會比19992019年的年均GDP減少一半,只剩下4.5%,之後的10年還會減緩至3%。這會讓中國人均GDP2040年時,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



    中共政權的合法性建立在高經濟成長,放緩就是對政權的挑戰。



    經濟學家認為,如果能有更多支持家庭的政策出現,中國就可以在轉型為消費經濟的過程中減少痛苦,雖然這不可能完全取代減少的投資。



    決策者的選項包括減少營業稅、鼓勵薪資增加、提高退休金和失業補助,或是對醫療及其他社會服務的補助。



    但是目前看來,政府無意立即採取以上政策。



    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表示,河南省爆發對銀行醜聞的爆發,以及近期拒繳貸款風波,可能是中國未來十年會面臨的狀況,「我們已經在成長放緩階段,而且中國終將必須經歷衰退和其他危機」,「當這種情形發生時,社會動盪和不公不義的事情會更加頻繁」。




    韓政燕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