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平均旅次上億的紐約時報廣場和中央車站兩大地鐵站之間,最近出現了一輛討喜的台灣紅列車,在原本色調稍嫌黯淡的紐約地鐵,這輛Taiwan S train瞬間成為乘客目光投射的焦點。
「設計案上線前不到兩個禮拜我才接下這個案子。」負責彩繪列車的旅美設計師江孟芝說,「在這麼短的設計時間內,我想做的不只是把圖或字放到列車上而已,代表台灣的列車就要有台灣的風格與文化,希望讓美國人和台灣人都喜歡的列車。」
在紐約當設計師前,江孟芝只是一個熱愛繪畫的屏東女生。在台北念完大學,想去紐約攻讀視覺藝術研究所,但她堅持不拿家中一分一毫。為了籌措學費、旅費,一面工作、一面申請出國相關手續,設計工作可能就佔據一天中10到12小時;到家還要準備英文檢定,壓力曾壓得她喘不過氣。她也坦言,「如果我沒有申請到獎學金,就不會選擇出國,畢竟我沒有辦法負擔鉅額的費用。」所幸,當時她申請到教育部100萬元的留學獎學金,可以一圓留學夢。
當她深入了解後,才發現現實的限制:在美國,不吃不喝不住,光是大學學費一年就要100萬了。因此她一到美國,又馬不停蹄地申請當地的獎學金,主動向老師詢問工作機會,靠著獎學金和工作收入應付在紐約的所有開銷,最後獲得碩士學位。
最刻苦的時候,江孟芝的銀行帳戶只剩下35美金。「其實內心隨時都有要回台的打算。一開始只拿到一年的學費,也預計只唸一年就回台灣。」並非一開始就預想會順利完成學業,期間還罹患憂鬱症,關在宿舍裡哭整晚,但她憑藉積極的態度、想做自己喜歡的藝術,逆境重生。「雖然那段時間非常艱辛,就算最後沒有拿到學位就回台灣,對我來說,那不是放棄,至少我努力過了、爭取過了,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即使這麼辛苦,支持她走下去的動力是什麼?她斬釘截鐵地說:「堅持和熱情。」從小對藝術創作就非常著迷,她知道這是興趣亦是志業,註定這輩子離不開藝術。即使大眾對藝術創作者的前景不看好,她依舊揮灑對藝術的熱愛,並邁開堅定的步伐前進。
這次由江孟芝設計,一路「紅」回台灣的Taiwan S train,是以台灣紅(CMYK色號M100、Y10)為基調,這是台灣婚宴喜慶上都會出現的顏色,它不僅視覺強烈、個性鮮明且極度搶眼,也代表著祝福、喜慶、吉祥之意。
外車廂放上台灣當代原住民畫家優席夫的油畫,搭配台灣指標性的高山,以台灣青(C100、Y50)綿延不斷貫穿整列列車的背景,呈現台灣青翠蓊鬱的山形。內部大面積繪上特有的客家花布,放眼望去不覺得雜亂,反而造成視覺上繁富、華麗的震撼,還有文化上傳承的意義。
她希望可以融合台灣不一樣的元素,外部是原住民圖騰與人像;內部則以閩南、客家文化設計,使這個列車不只是漂亮,還成為了台灣文化的演示場域。希望乘客藉由搭乘Taiwan S train感受台灣獨有的美。
江孟芝說自己是「拒絕認輸的人」,「我可能不是最聰明、最漂亮、最有才華的人,但我是最堅持、最努力、不願對現實認輸的那種人。」從她22歲開始自力更生,24歲隻身一人遠赴紐約,到了27歲以一己之力償還百萬就學貸款,一個纖瘦的女孩體內卻有強大的韌性,讓人不禁佩服她的勇氣與毅力。
即便常常工作滿檔,在工作與創作之間,她也能精準拿捏分寸。對她而言,工作之餘,創作是必要的,唯有不斷精進自己,才能有更多突破。在創作時,可以嘗試很多實驗、翻轉形式,這讓她激發更多創作靈感;在工作上,接觸、了解美國文化,還能學習溝通談判技巧,以及更新科技產品的知識。「卸下工作崗位就勇於嘗試你有興趣的事物,上下班我分得很清楚,盡量避免自己過度疲勞、被工作轟炸。如此才能讓自己有源源不絕的創造力。」
對於過去和未來,她則笑笑地說:「我對這兩個時空沒有特別的感觸耶!」既然過去無法改變;未來又難以預測。她認為最重要的是能過好每一個當下,努力的把現在活得很漂亮,此時此刻才是最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