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走到盡頭時,我們會想用什麼標準來評斷我們所度過的一生呢?
我們當然可以依據自己賺了多少錢,貯存了多少物質財產來做為評價,但是,就像一部戲劇著名的台詞所說的:你不能把它一起帶走!
如果我們什麼都帶不走,那麼唯一真正重要的,就是我們留下了什麼!
這段話是《紅色牧人的綠色旅程》作者霍華李曼所寫的,他曾是美國大型畜牧場的經營者,可是他在自己脊椎腫瘤差點癱瘓後,挺身而出,揭露畜牧業的黑暗真相,並且深自反省:「我們是否已盡力為後代子孫做了一切能做的事?世界上的樹木是否比我們出生前還多?空氣是否更新鮮?水源是否更潔淨?人們是否過著更長久、更健康的生活?飢荒是否更少?這個世界是否是一個更和平的地方?」
人們辛苦的工作賺錢無非是希望自己及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可是當我們不擇手段賺錢,是否得到完全適得其反的結果?為了錢殘害環境、禍延子孫?即便留下一點錢,剛好可以讓孩子上醫院治病。
那麼到底什麼是留給下一代最好的遺產?
從生態經濟學的分析可以知道,一塊原始大自然對人類萬物,長遠上是價值最高的,可是一旦經過人為開發,即便短期可以獲得經濟或物質上的利益,但是一年一年下來,它的價值會遞減,終究比不上保留完整的自然野地。
同樣的,假如有一筆預算,用來買流行商品或服飾,可能很快會老舊丟棄,但是當我們種下一棵樹,就是在投資未來,創造子孫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霍華李曼揭露,工廠化的畜牧業為了追求獲利、提高產量,餵食牛隻的是含有高劑量農藥、生長激素,以及多種動物屍體磨碎而成的飼料,畜牧業對人類以及賴以為生的環境與土地已造成難以彌補的嚴重影響和傷害。
因此他嚴厲地提醒:「在一個被毒化的星球上,人類是無法長久生存下去的,一個環境保護者吃肉,就好比一個自稱為慈善家的人卻對慈善事業一毛不拔一樣,令人存疑。」
十多年前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曾報告:「過去25年來,美國從南方墨西哥及中美洲進口的牛肉,是造成那裡熱帶雨林消失的主要原因──只為了讓美國漢堡的價錢便宜不到5分錢。」
根據國際環保團體雨林行動網的調查,每生產一個速食漢堡所需的牛肉,就必須毀損大約5平方公尺的熱帶雨林(相當於一個小廚房那麼大)。更令人不安的是,這些自然界花了數千年才形成的雨林,一旦消失,就會永久消失,至少在人類有生之年不可能長出新的雨林。
其實除了漢堡裡的牛肉,大部份的畜牧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都是很大的,甚至為了養牛,原本足夠供應全人類糧食的生產,也失去了供需的平衡,讓吃不起肉的窮人也沒有玉米大豆可以吃。因為全世界收成的農作物有將近半數要餵給動物吃,包括美國有近六成的耕地用來飼養牛隻,英國的七成農地種動物的飼料。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指出,一公頃農地可以餵養22個以馬鈴薯為主食的人或19個以稻米為主食的人,卻只能餵養1個吃牛肉的人或2個吃羊肉的人。而且在這個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威脅的時代,80%的溫室氣體是來自於畜牧業,其中牛的貢獻最大,因為牛糞與牛屁排放的甲烷佔地球的甲烷約三分之一,而甲烷是比二氧化碳強二十多倍的溫室氣體。
因此,每個人最有效的減碳行動就是少吃肉。
而且畜牧業還消耗了大量的水,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現代,是另一個迫切的危機。世界水教育基金會統計,生產出一磅(454公克)的牛肉所需的水量,大約是九千多公升,假如洗澡時蓮蓬頭流出的水量是每分鐘8公升,以每次洗澡會全開蓮蓬頭沖水約6分鐘來算,那麼不吃一磅的牛肉所省下來的水,比6個月不洗澡省下來的水還多呢!
關心我們吃的食物從那裡來,由誰生產,除了對健康有好處之外,也是真正能為世界帶來改變的有效作法,換句話說,當我們每餐舉起筷子時,就可以扮演改變世界的超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