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冠肺炎疫情自5月11日起,累計確診數已突破1.4萬人,其中確診死亡病例有610人,致死率達4.2%,高於全球平均2.2%。中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6月25日)指出,我國致死率偏高原因,主要是確診個案60歲以上占3成5,其中60歲以上死亡者占9成。
指揮中心今公布台灣和美國、義大利、加拿大、韓國致死率。我國1萬4465起確診個案,死亡610例,致死率約4.2%,其餘國家則落在1.3%至3%。
面對外界質疑台灣確診後致死率偏高,莊人祥指出,若比較台灣及他國每百萬人的累積死亡率,美、英、義則高達1000至2000多%,加拿大692%,韓國39.2%,台灣是25.9%最低。而比照各國截至6月24日的累積病例數中,美國有3367萬人、加拿大141.1萬人、義大利425.6萬人、英國468.5萬人、韓國15.3萬人,台灣則是1.4萬人。
以逐日致死率線圖比對,莊人祥指出,台灣初期致死率極低,是到後期5、6月才拉高。其他國家在疫情初期致死率都有偏高的趨勢,最高的是英國,致死率有超過18%左右,第二高是義大利,線圖猶如高原,致死率維持好長一段時間;而台灣因最近疫情進入高峰,致死率有上升跡象,希望可以透過各種公衛措施壓下來。
莊人祥也說,我國致死率偏高原因,主要是60歲以上確診個案占3成5,確診死亡9成在60歲以上。
至於外界憂心確診病例是否低報、有些確定病例沒出來?莊人祥表示,「低報」可檢視檢驗陽性率數據,像是世界衛生組織說是陽性篩檢率低於5%,歐盟說低於4%,檢驗通報就不會有黑數影響。台灣數值上下起伏,來到2.8%,都低於4%或5%,表示國內檢驗量能都不錯。
此外,指揮官陳時中補充說明,目前已成立重症照護諮詢平台,希望各醫院交換經驗,盼能透過藥物去減少重症比例,希望多管齊下,把致死率慢慢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