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
從博士到夜市 余思賢用浪人食堂搭起無家者與社會的橋梁
「來喔!好吃的咖哩炸雞、薯條、杏鮑菇,現煮蜜香紅茶、奶蓋紅茶,還有手作文創商品,快來看看喔!」余思賢,白天在東吳大學社工系教書,晚上則在饒河街夜市與無家者共同經營「浪人食堂」,在夜市小吃的一級戰區,他要以美味食物牽起民眾對無家者的認識,帶領無家者找回與社會的連結。
屁孩抓到什麼都想養!最強馴蟲師黃仕傑的「變態故事」
黃仕傑,生態攝影家、生態講師,國語日報科學版、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專欄作家,以《好好玩自然》入圍第53屆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時常在社群分享熱帶雨林還有各式自然觀察經驗。
泥灘地浪人《擒虎記》入圍葛萊美最佳唱片包裝!用籤紙當材質、融入符咒字樣,呈現滿滿的台灣味
樂團「泥灘地浪人」(The Muddy Basin Ramblers)在台灣扎根近20年,由一群熱愛台灣的外國人組成,和大部分的樂團很不一樣,沒有熟悉的電吉他、貝斯、爵士鼓,取而代之的是洗衣板、洗衣盆!他們主要的風格來自美國克難樂隊(Jug Band)文化,用自製樂器不插電演奏藍調、老派爵士、搖擺樂等曲風。
半夜上山撿屍也甘願!林德恩促成國際最大規模「路殺社」
盛夏裡,搖擺的樹叢蟬鳴唧唧,「路殺社」社長林德恩穿過狹小的走道,指著一整排巨大冰櫃說,「這些都是專門冰屍體的」。幾乎佔據半個走道的冰櫃,貼著各式各樣的標籤,有飛禽猛獸,也有兩棲爬蛇類,通通都是從台灣各地寄來的動物屍體。
街友社工李佳庭:當你跌倒很多次,就不會相信自己還能站起來
台北市的無家者(俗稱街友)大多聚集在哪裡?萬華艋舺公園和台北車站。芒草心慈善協會的外展社工李佳庭,服務過、認識的街友數量多得無法算清楚。訪談當天,一行人約在台北車站東三門碰面,短短一分鐘,她便和三位熟識街友打招呼,叮囑對方幾句最近要辦什麼文件、吃飽了沒等等。
不忍300年工藝凋零!青年回鄉創「藺子」,三代攜手延續苑裡藺編之美
苗栗苑裡是「藺草的故鄉」,孕育300年的藺編工藝文化。日治時期,藺編產品是台灣外銷出口量第三名;在黃金年代,苑裡遍布藺草田、家家戶戶的婦女都在做藺編;然而工業化時代後,婦女紛紛進入工廠,藺編工藝逐漸衰退。
外交官劉仕傑:首位帶職參選公務員 透過衝撞體制為民發聲
劉仕傑,過去任職於外交部。因對公共議題充滿興趣,曾帶著公務員身分,投入台北士林北投區的市議員選戰,雖然選舉失利,卻因那次經驗,更堅定了他的信念。他持續透過粉絲專頁「護台胖犬 劉仕傑」表達對政治時事的觀察。曾出版著作《我在外交部工作》,揭開這份工作的神秘面紗。
就算剩一腳也要爬!詹喬愉登頂聖母峰,授登山心法「探險≠冒險」
詹喬愉登山資歷超過13年,這兩年爬過4座超過八千公尺高山,包括聖母峰,典型的「我不在山上,就是去山上的路上」。越困難的地型山貌,她越想去。聽起來愛冒險不愛性命,事實上,大多數人沒有看見她的付出和努力,奉行做好萬全準備才出發,她說如果有天意外走了,那就接受吧。
連李玟都想上他節目!「女明星鬆弛劑」那那大師 鬼吼鬼叫也能當網紅
隨著媒體生態改變,YouTuber已是當今最熱門的產業,網紅的影響力漸漸取代傳統節目,成為許多品牌轉往指定合作的對象。以浮誇歌唱方式聞名的那那大師,靠著獨特搞笑的個人特質,在網紅時代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台灣給不了的夢想!在世界奔馳的賽車手:陳意凡
台灣賽車手陳意凡(Evan Chen),近年在國際賽事以耀眼成績受到矚目,2019年更入選高門檻的藍寶堅尼青年車手培訓計畫。陳意凡在賽道上沉穩的表現,讓人很難相信他不到30歲,也未曾受過專業訓練,他謙遜地說自己「很幸運」,背後的養分來自機會、天賦與努力。
流浪的人唱著流浪的歌 入圍金曲男歌手柯智棠用音樂尋找「陽光燦爛」
華語歌壇可能很難找到第二個跟柯智棠相似聲線的男歌手,沙啞略帶滄桑的氣息,用一把吉他,彷彿就能看透人生風景。6年前的一首廣告歌曲
張慧慈:年輕人打工,提早學習要多奴有多奴
直接劃重點:缺奴才不缺人才 所謂的產學合作,有可能只是淪為企業的道具,或者是提早學習奴性。 有了這些血汗過勞辛酸經歷,
張慧慈教你 一句話擊敗幹話長輩
直接劃重點:缺奴才不缺人才 所謂的產學合作,有可能只是淪為企業的道具,或者是提早學習奴性。 有了這些血汗過勞辛酸經歷,
張慧慈教你,爭取加薪可以這樣做
現在低薪的問題很嚴重,有人還真的天真去問老闆,「老闆你可以幫我加薪嗎?」 但其實你一個人講,很容易被打槍,甚至被開除掉,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