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想知道求職者前一份工作的薪資單,以取得更大的議價空間,但真正專業的人資,只要看看你的履歷,問幾個問題試探,就能告訴你,你的合理期望薪資是多少。
前陣子在大學認識一位在職的學生,她私下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什麼人資核薪總是想要你繳前一份工作的薪資單?我跟她說我前東家也會要,但是在美國要不要給就不一定,甚至很多東西是連人資都不能過問,因為美國有嚴格的法令,企業需要遵循。
但在台灣,人資通常用求職者前一份工作的薪資明細,「佐證」你是否值得你開出的薪資。大家並不知道,很多外商也會叫新鮮人交成績單,道理是差不多,你提供的資料都會影響公司決策,畢竟,你的過去,是人資在還沒跟你共事過的一個考量點。
薪資單收集市場行情
至於薪資單的意義,在我過去的從業經驗中,只能證明在過去,求職者接受了開出某個薪資的工作,但不代表這個行情一定合理。公司規模大小、人資制度是否完備、用人主管大方與否,都會影響員工薪資核出來是否公平、公正、合理。
很多中小企業,不見得一定會買顧問的薪資報告,因為真的非常貴,多數是上市上櫃、知名外商才一定會掏錢買,為了確保每年公司薪資在市場競爭力。
而中小企業通常內部會有個敘薪表,根據職等職級作薪資區間規範。新創公司則是較強勢的用人主管握有決策權,弔詭的是任何公司都是秘薪制,這樣一來,不允許員工比較、討論,最省事。
但大家會不會意外打聽到彼此的薪水呢? 坦白說,防不甚防。以前我在公司負責發放薪資,就會有一些員工來跟我說一些不為人知的事,例如: 覺得給誰的薪資不合理,當年的我感到納悶,不是只有我跟主管知道嗎?你們哪來的風聲?
後來,有同業跟我說,公司收集市場行情的一個方法就是收集入職員工薪資條,但真正專業的人資主管,或知悉市場行情的人資,只要看看你的履歷,問幾個問題試探一下,就能告訴你,你的合理期望薪資是多少。
資方跟勞方站不同邊
我學長做了20年人資,他給公司的建議總是蠻精準的。但真實的運作,人資想要薪資條的原因很好懂,因為知道求職者過去的薪資,會給他們很大的議價空間。他們可以選擇幫你加多加少,如果你現在待業,他們更容易壓低你的行情,相信我,資方跟你永遠不同邊。
有一些企業人資的態度比較不可一世,覺得他用你,是他給你的恩賜,尤其是人人想進的大公司,或多或少會給人這樣的感覺。但永遠記得勞資是對等的,因為沒有了求職者,人資也是被釘得滿頭包,現在缺工也很嚴重,真實的台灣人資都比較像小媳婦,當你知道這些內幕,你可以自行思考,到底交給人資薪資條對你有沒有利。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