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寒風、凜凜冬日,現在正是隆冬時節。台灣的冬季天氣主要由大陸冷高壓系統影響,但您知道高壓的位置、形態以及強弱,會帶給台灣截然不同的天氣嗎?以下六種天氣型態造就台灣冬季的氣候,就讓我們來一同了解每一種天氣型態會帶給台灣什麼樣的天氣吧!
一、 鋒面過境
當蒙古、西伯利亞一帶的大陸冷高壓向東亞及台灣地區移動時,其前緣的冷空氣會與太平洋上的暖濕空氣相遇而形成鋒面。由於鋒面為冷暖空氣之間的過渡帶,且冷空氣會舉升暖濕空氣至高空而形成雲雨帶,因此當鋒面經過台灣時,常會造成氣溫急遽下滑,並伴隨陰雨的天氣。
二、 冷高壓主力影響
鋒面過境之後,接連而來的就是大陸冷高壓的侵襲。此時的台灣受到冷高壓帶來的東北季風影響,因此氣溫持續下降、沿海風浪變大,直到冷高壓中心移出亞洲大陸為止。
三、 冷高壓東移出海
當冷高壓中心向東移出陸地、來到海上時,由於冬季海洋較陸地溫暖,因此冷高壓逐漸減弱變性,使台灣附近風浪轉小,並吹起來自太平洋較暖的偏東風,氣溫開始回升。經驗上,如果冷高壓在長江以南地區東移出海,則台灣天氣變得乾燥,並轉為「日夜溫差大」的天氣型態。
延伸閱讀:冷空氣一波波,為何有時濕冷?有時乾冷?
四、 後續冷高壓遞補
如果冷高壓出海之際,蒙古、西伯利亞一帶又有新一波冷高壓逐漸南下,則台灣只會歷經短暫回暖,或甚至感受不到回暖,隨即再度進入風大、寒冷的天氣型態。
五、 高壓迴流型態
當出海變性的冷高壓繼續東移至日本韓國一帶,且蒙古、西伯利亞地區暫時沒有新一波冷高壓南下時,則台灣將受到高壓西南側環流影響,吹起更暖濕的偏東風甚至東南風,明顯回暖,甚至可能起霧。由於氣流通常從高氣壓附近向南吹出,再漸漸以順時針方向轉往西南方、西方、甚至西北方吹至台灣,顯現氣流曲折、環繞且掉轉回頭的特徵,故稱之「高壓迴流」。
六、 鋒面前暖區型態
當台灣處於高壓迴流型態之際,新的一波冷高壓可能已於蒙古、西伯利亞一帶逐漸成形、準備南下,並在冷高壓前緣形成一道鋒面。當鋒面通過台灣之前,受到鋒面前緣溫暖的偏南、西南風影響,因此台灣地區持續回暖,是冬季最暖的天氣型態。然而,須注意鋒面過境後的氣溫驟降、天氣轉壞。
以上六種為台灣冬季常見的天氣型態,彼此環環相扣、無限循環,直到冬季結束。事實上,在春、秋兩季也可以見到這種天氣循環,只是此時的大陸冷高壓通常不如冬季來的強,因此在鋒面過境之後,有時很難感受到大陸冷高壓的威力,可能直接跳到「高壓迴流型態」,很快就回溫了。趁現在冬季還沒結束的時候,不妨利用最近的天氣圖,猜猜看現在是屬於什麼樣的天氣型態吧!
*天氣圖:https://www.cwb.gov.tw/V8/C/W/analys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