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
林靜儀醫師專欄|墮胎是否需要配偶同意?藉此重新檢視婚姻契約的本質
日前在某個匿名粉專的文,「老公拒絕同意人工流產,就能迫使太太繼續懷孕下去」的故事讓非常多網友暴怒,也讓「要求修改對於依優生保健法第九條第六款施行人工流產者若為『有配偶』者應『得配偶之同意』的連署快速達標。」
吳欣岱醫師專欄|長榮女大生命案之後,怎麼做才能避免暴力犯罪再發生?
長榮大學女學生命案後激起社會的廣泛討論,大學的犯罪研究中心和犯罪學學會召開會議,討論該如何避免此類的擄人性侵事件再次發生。
蔡宜文專欄|「成功女性」的故事,為何是一個陷阱?
最近的新聞出現了很多「失敗」的女人,例如說房間亂得像亂葬崗的女性立委、承受不住經濟壓力的單親媽媽、沒辦法一手抬起嬰兒車只好把車放在外面的母親、產後看似開朗但選擇自殺的女明星、承受不住生活在婆家壓力自殺的女人。
周芷萱專欄|《孤味》:你我生命中的那些女人
有論者認為《孤味》是「重現了所有台灣男性的家族聚餐夢魘」,這個評論獲得包括製片在內許多贊同的掌聲。但對我而言,《孤味》演出的是許多女人真實且痛苦糾結的人生,你我身邊也許都有幾個《孤味》中的女人。
蔡宜文專欄|強尼戴普與安柏赫德的家暴羅生門: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強尼戴普與安柏赫德的離婚從2015年開始,就時不時的躍上新聞版面。
朱家安專欄|《后翼棄兵》還不是靠男人?
我不懂為什麼會有一些人認為他們必須強調「哈蒙的棋也是男人教的」。
周芷萱專欄|《后翼棄兵》:在天才少女的成長故事中,看見不一樣的女人和男人
Netflix迷你影集《后翼棄兵》大受歡迎,爛番茄100%好評,一片叫好。
蔡宜文專欄|是愛,是喜歡,還是「守護家庭」的價值觀?
前幾周在我的Facebook紛紛轉傳一個來自教育部情感教育資源的網站「iLove戀愛時光地圖」其中的一個小遊戲,主要是在協助釐清受試者當下對於對方的感受到底是愛還是喜歡,其中一些問題讓大家感到十分驚訝,例如「我很想要獨自佔有他」或是「我願意在班上或團體中,做什麼事都投他一票」等,讓人不禁開始懷疑自己對伴侶的愛是否不夠熱烈的各種問題,但讓許多人覺得害怕的是,裡頭許多問題揭示了一種佔有或是必須無條件站在對方的情感才是愛的想像,這種「愛」的定義讓人害怕是否是親密關係暴力與恐怖情人的培育溫床。
周芷萱專欄|從「盆栽要剪女人要扁」到性侵犯的「動物性」,他們如何把一切都怪給女權?
上週的網路世界對關心性別議題的人而言,相當不平靜。一個署名「註冊組長」的粉絲專頁,藉由一位遭性侵女性的故事來闡述自己對於「男生的動物性」的見解,進一步得出「女人穿得少,就等於把生肉放在獅子面前」的結論。洋洋灑灑一大篇文章,最後其實就是要說:「她被性侵的原因——穿得比較少」。
「剃髮、平胸」太man?安檢問「床事對象」確認性別 女舉重員備感恥辱
外表陽剛、堅毅的俄羅斯女性舉重員安娜‧圖拉耶娃(Anna Turaeva)可謂國家之光。然而,她近日卻因為自己的相貌遭機場人員歧視、冒犯。
周芷萱專欄|從高雄少女到謝和弦:男賺女賠邏輯帶來的性別失衡
九月初發生了一則震驚台灣社會的新聞,一位高雄少女和網友見面後失蹤,家人和熱心網友急著找人。待警方好不容易找到少女後,眾人卻過度「關心」他是否遭到侵犯、甚至有許多針對性的性與性別羞辱。
蔡宜文專欄|登出愛情的黑暗靈魂:談一場你我都「願意」的戀愛
在討論AA制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種說法,就是男人在當前的性別關係被預設要成為付錢的那一方很可憐,但這種說法往往就僅只於此。
周芷萱專欄|在職場和公共空間都尷尬的父職:爸爸也要性別平權
父親節即將來臨,各大電商早已大幅推出各式父親節檔期促銷,從促銷項目到媒體調查的「熱門父親節禮物」,我們可以從中窺見社會大眾對父親形象的想像與期待。
臨床心理師劉仲彬|老爸們請抖抖你的肩,然後把偶包扔到一邊!
「想請問是否能向您邀稿,談談如何擺脫傳統爸爸的枷鎖?」這是太報主編前幾天捎來的短信,讀著讀著,我突然想起遠房的姑丈。
深度西班牙|那些與西班牙人談戀愛時的障礙:初戀美好,那異國戀呢?
全球化,將世界拉得更近,異國戀已經成為稀鬆平常生活小事。可單使用「異國戀」一詞,就像是使用小吃一詞,試圖打出廣泛無比的飲食宇宙那般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