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食譜

太報好食在食譜|如何做出大師級的蒸全魚?肉質鮮嫩多汁靠「鹽水」定勝負

  • 更新2022/10/28 17:20
  • 發布2022/10/28 16:30
  • 作者/ 好餓廚房
圖片
只要掌握鹽水的技巧,就能蒸出肉質多汁的魚。翻攝FB@好餓廚房

小時候,總覺得鄉下做的魚比較好吃,一直以為是因為靠海邊,直到長大後才發覺,當時我們都是用海水洗魚殺魚,甚至煮魚的啊!直到後來懂得更多,才知道鹽會改變蛋白質的結構,讓含水量更好,口感更加吸引人,但需要時間滲透,這也是為什麼之前我們說到乾醃牛排,一定是一小時以上。

不過海鮮就不用這麼久了,它的滲透要快很多,尤其全魚帶著皮,不太需要擔心過鹹。這次分享的是蒸全魚裡最重要的技法,很多人可能以為鹽是調味用,但其實目的是軟化、Q彈、保水呢,跟鹹度沒太大關係。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哈哈哈

至於鹹冬瓜、蔭鳳梨、破布子都是我們很常見的調味,鹹檸檬~~就少了吧? 那股檸檬清香跟海鮮真是搭調,如果大家覺得燉雞燉鴨囉唆,那蒸魚就一定要試試看了!

尤其今天點出了一些很關鍵的重點,如果完全吸收了,未來蒸魚就都會是大師級的呦~^^

挑魚、去腥

午仔魚肉質細嫩很適合蒸,不過現在大多是養殖,從身型到尾鰭就可以窺知一二,優點是平價油脂好,而且大多是台灣養殖,比較沒有食安上的顧慮,而缺點可能就是會帶點腥味了。

圖片
午仔魚肉質細嫩很適合用來蒸魚。翻攝FB@好餓廚房

所以如何去腥呢? 第一,表面的細鱗要刮乾淨,再來中骨上劃一刀,把血合(紅紅的這些)沖洗清潔,包含鰓的部位也要檢查一下,這些都是主要腥味的來源。

圖片
去掉魚腥味的方法要把細鱗刮乾淨、血合肉沖洗乾淨。翻攝FB@好餓廚房

鹽水:肉質保水多汁的關鍵

接著就是今天的主題:鹽水了,大約接近2%的濃度,是我很喜歡用的比例。一方面穿透的效力夠,二來也不會真的太濃,讓人不好掌控。差不多一匙鹽和70~80cc左右的米酒,加上拍開的薑和蔥,邊唱霍元甲,邊把他們拌勻,直到鹽巴融化

切記:沒有唱歌的話,會和不開喔(霍霍霍霍霍霍霍~冷),試試味道,臉會皺的像酸梅一樣,這個鹹度就對了。

圖片
鹽水比例約是一匙鹽和70~80cc左右的米酒,加上拍開的薑和蔥,把他們拌勻。翻攝FB@好餓廚房

用法也很簡單,大力的把蔥薑水抓一抓,跟著酒水塗遍全魚,然後捏點量塞到魚肚內,剩餘的蔥薑放在魚上方,讓底部可以完全浸泡在鹽水中,15分鐘後,翻另一面繼續泡,水量不用太多,能貼服一面就好。

時間也都挺隨意,邊做別的菜,想到的時候去翻一翻,心裡大約知道最少有30分鐘即可。

圖片
魚的底部需完全浸泡在鹽水中,15分鐘後,翻另一面繼續泡。翻攝FB@好餓廚房

不用怕太鹹,魚身有皮,肚內也有中骨和側骨保護,這些酒水最後是倒掉不用的(會腥),鹹度也會一起掰掰,只要魚身沒有破損^^

蒸魚:9~10分鐘

大部分的人應該是灑灑鹽,擺著5~10分鐘醃漬,並不會放太久對吧?這樣只達到了去腥的效果,鹽巴還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肉質變的更飽水,更有口感。這也是為什麼,直到最後一張圖,我才在魚身上劃痕,因為蒸的時候,才需要讓香氣和熱度滲透進去,底盤放點配菜墊高,循環會更好,比如薑片蔥段,我是用冬瓜片。

圖片
倒掉鹽水後,底盤放點配菜墊高、魚身上劃痕準備蒸魚。翻攝FB@好餓廚房

再來就看要給予什麼香氣了,破布子、蔭鳳梨、鹹冬瓜都行,開頭就有說了,要用鹹檸檬嘛。我是用了半顆沒有果肉(詳情請看這集燉雞湯),拍一拍剁一剁,讓香氣釋放,然後灑在魚身上。有網友說鹹檸檬跟破布子一起蒸很搭,大家也可以試試看。

最後蒸魚時,不管用什麼鍋具,一定要有蒸氣了(100度)才能放進去,蒸出來的膠質才會黏牙,把火力轉太小更是大忌諱。所以如果鍋蓋太密實,可以開個小口,讓蒸氣可以些微釋放,主要是怕密閉空間,產生壓力,讓溫度升的太高,不好控制裡外的熟度。通常市場賣的魚,集中在8~12分鐘左右,誤差範圍很小,建議先試試看9~10分鐘,未來再依自己的喜好做增減 

圖片
不管用什麼工具,蒸魚一定要有蒸氣了(100度)才能放進去。翻攝FB@好餓廚房

行家是看魚眼反白的程度,還有魚身最厚的地方,隆起的張力來做判斷剛剛好的話,魚皮上還會帶著一層反光的油脂(膠質)。

圖片
行家是看魚眼、魚身最厚的地方、魚皮,判斷魚的熟度。翻攝FB@好餓廚房

蒸魚的汁要倒掉嗎?

以前很多網友問,蒸魚的汁一定要倒掉嗎? 其實,若學了鹽水這招,湯汁會是鮮而不帶著腥,但我個人用不用,則是看菜色的取向,比如泰式檸檬魚就一定用。

中式則比較需要醬香,太多水分會稀釋想要的調味(也就是我倒了^^)趁著剛出爐的熱度,在上面淋上蒸魚醬油,或是有時我也會用蠔油、淡醬油、魚露,糖來調整。

很多人對於蒸魚時的鹹鮮,感到困惑,一改變魚的大小,就不知道該如何下量。其實通常都在2~3匙內,主要是靠「熱油」來增加醬汁的量,還有香氣和廣度,油才不會影響調味阿,這也是為什麼前面要把水分倒掉的原因。當然,現場把燒熱的香油淋上去,「ㄘㄘ」的聲音瞬間香氣撲鼻,多有臨場感,至於蔥絲、辣椒絲、蒜末就隨大家喜好了。

圖片
魚的大小不影響調味的份量,通常都在2~3匙內,主要是靠「熱油」來增加醬汁的量。翻攝FB@好餓廚房

給鹽是為了改善肉質,香料是賦予香氣,最後的醬油才是鹹甜的關鍵,而熱油則是控制整體醬汁的多寡,所以鹽巴不是用來調味的啊,聽我分析完,有沒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而且你會發覺,原來蒸魚要好吃,真諦就是先提鮮後調味,前期都不要去想夠不夠鹹的問題,根本不用煩惱,這個肉質就是保水多汁最大的證明嘍,而且還帶著骨裡紅呢。

以上就是好餓在蒸全魚的時候,會去注意的地方啦。

圖片
扒開魚肉呈現骨裡紅,就是肉質保水多汁最大的證明。翻攝FB@好餓廚房

至於切片的魚就要看厚度,來掌控時間了,鹽巴的量也需要拿捏的精準,所以大多是直接用富含油脂的種類,比如鰈魚、鱈魚。

大家先從全魚嘗試看看「濃鹽水」吧,容易成功也有明顯的差異,說穿了,飯店餐廳也都是用這些方法,讓你覺得更好吃,以前老一輩只是沒辦法說清楚源由而已,不過當然,食材新鮮還是最重要的啦。

原文出處:好餓廚房FBYOUTUBE(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