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性別

李琴峰專欄|新宿二丁目:曾經的買春天堂 翻轉為亞洲最大同志區

  • 更新2021/08/16 13:32
  • 發布2019/08/20 14:46
  • 作者/ 李琴峰
  • 撰文/李琴峰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從人潮洶湧的新宿車站東邊出口出來,沿著主要幹道「新宿通」一路向東,左手邊經過紀伊國屋書店、伊勢丹百貨店,等畫具店「世界堂」出現在右手邊時,眼前便是寬廣的道路「御苑大通」。過了御苑大通,左前方便是亞洲最大同志區,「新宿二丁目」。

新宿二丁目占地僅約0.1平方公里,其主要中心道路「仲通」,從南走到北只要3分鐘,但在這片絕不算寬廣的區域內,聚集了400多間LGBT相關店家,包括酒吧、夜店、同志用品店、友善咖啡廳等等。其中有超過300間以男同志為主要客群,女同志的約20間,另有跨性別者接客或是提供變裝體驗的店家。如此密度不僅是亞洲,即便放眼世界,大概都是絕無僅有。

然而在百年之前,新宿二丁目完全是不同的樣子。1913年以前,這個區域曾是牧場「耕牧舍」的一部份。1913年「耕牧舍」轉移到郊外,這片土地就空了下來,稱作「牛屋原」。

一到夜晚,新宿二丁目便點起了霓虹燈,熱鬧非凡。(圖片來源/李琴峰)

1906年新宿御苑整修完成,成為明治政府接待外賓的重要之地。此時新宿御苑外,甲州街道一帶有許多公娼妓樓,政府覺得在外國賓客面前有礙觀瞻,便在1918年要求這些妓樓往北遷入「牛屋原」。中間經歷2次火災,1922年搬遷完成,一座由59間妓院構成的龐大賣春區域「新宿遊廓」就此誕生。

現今許多同性戀者出入的新宿二丁目,在當時曾是異性戀男性的買春天堂新宿遊廓。

新宿遊廓甫成立隔年,便碰上關東大震災。在這場震災之中,東京其他遊廓幾乎都受到重大打擊,唯有位於東京都心偏西的「新宿遊廓」損傷較小,震災後買春客便都集中到了此地。加以摩登文化流行,新宿車站乘客量遽增,這裡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

但是好景不常,太平洋戰爭開打,在1945年5月25日「東京山手大空襲」中,新宿遊廓燒成一片灰土,妓樓幾乎全毀,只得關門大吉。不久日本戰敗,受到駐日盟軍總司令部接收,總司令部要求日本政府廢娼,日本政府只得聽從。

位於新宿二丁目的太宗寺擁有數百年歷史。寺內供奉「奪衣婆」曾為妓樓守護神。(圖片來源/李琴峰)

然而廣大買春客與賣春業者的需求無法一掃而盡。戰後日本表面上禁止賣春,實際上仍存在被稱為「赤線」的默許賣春區域。赤線裡的業者表面上經營的是飲食店,實際上在裡面工作的女服務生會對客人提供性服務(表面名目為「自由戀愛」),警察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在赤線周遭則零星存在著一些「未被默許的賣春區域」,稱為「青線」。對於赤線,警察不會進行臨檢;但對於青線,警察往往會入店臨檢,發現有賣春事實便會進行處分。新宿遊廓結束營業後,東邊約3分之1的地區便成為了赤線。而赤線附近又存在著許多青線。
 

赤線、青線的繁景直到1958年《賣春防止法》完全施行後,才告終結。自此,赤線閃爍的霓虹燈熄滅,買春客來往頻繁的「新宿二丁目」漸趨荒廢,地價、房租下跌。與此同時,反而是戰後興起的「歌舞伎町」取代了「新宿二丁目」,成為了日本第一的繁華街。

位於新宿二丁目西邊,隔著「御苑大通」與其相望的「要町」,以及新宿二丁目南邊的「千鳥街」,從1950年代初期便存在著數間男同志酒吧。在沒有網路、交友APP的當時,這些酒吧扮演著男同志尋找情慾對象的空間,隨著時代向前,其數量也逐漸增加。

新宿花園神社,為守護新宿地區的神社。(圖片來源/李琴峰)

在新宿二丁目沒落之後,由於房租較為低廉,男同志酒吧便逐漸擴張至新宿二丁目。在1960年代嬉皮文化、反文化運動盛行的推波助瀾下,非傳統性別關係的男同性戀情慾受到鼓舞,比較敢於展現,因此1960年代末期,新宿二丁目的男同志酒吧數量呈爆發性成長,超過了100間。至此,原本屬於異性戀男性的買春天堂,竟翻轉成為男同性戀者聚集的同志區。

雖然新宿二丁目在1960年代便逐漸成為同志區,但由於當時女性社經地位較低,女同志店家仍得等到1980年代後期才登場,晚了20、30年。1990年代女同志店家數量才逐漸增多,然而直至今日,女同志店家數量仍難以與男同志店家匹敵。下次有機會,筆者將會撰文介紹數家較為有名的女同志酒吧。

參考書籍:
三橋順子(2018)《新宿「性なる街」の歴史地理》東京,朝日新聞出版
伏見憲明(2019)《新宿二丁目》東京,新潮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