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敵破壞王2:網路大暴走》引起不小的迴響,最大亮點莫過於歷代迪士尼公主同框大開嘲諷,而且嘲的...
電影《無敵破壞王2:網路大暴走》引起不小的迴響,最大亮點莫過於歷代迪士尼公主同框大開嘲諷,而且嘲的不是別人,而是迪士尼自己。雲妮露是公主嗎?──長髮公主樂佩神色自若地問:「是不是每個人都覺得妳的難題,都是靠男人解決的?」

迪士尼公主齊聚《無敵破壞王2》。(圖片來源/迪士尼影業Facebook)
迪士尼是「公主病」的罪魁禍首?
如今公主衍生出「公主病患者」代稱,諷刺依賴男人、任性妄為的女性,或許得拜迪士尼所賜。回顧迪士尼早期公主: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女性形象保守、過時甚至荒謬,她們年輕貌美、有好歌喉、動物語超強,遇到危機或渴望幸福,都只是被動等待王子。婚姻,是她們保持傳統美德的最佳回報。
先別太快責怪迪士尼,這些不過是順應男權社會的時代產物。1937年《白雪公主》問世,美國面臨經濟大蕭條,的確需要「完美女性」治癒人心,而完美由男性定義:傻白甜是基本,還得擅長打掃、烹飪等家務,且她只能被男人支配,缺乏獨立意識。主題曲《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也呈現她的盲目樂觀與消極等待,不過或許能給低迷的美國社會一些信心。《白雪公主》作為美國第一部彩色動畫電影,角色又生逢其時,為迪士尼奠定動畫大業的基礎。

王子一吻成功拯救白雪公主,但女性失去意識就等於默認?早期迪士尼的性別歧視:女性的感受和選擇不重要,男人賜予這一吻還得謝天謝地!若放在現代,白雪大概會站出來喊 #MeToo。(圖片來源/IMDb)
1950年《灰姑娘》複製先前成功模式,角色個性相似,仍靠男人翻轉自身命運,還得先擁有美貌,彷彿女性只要達不到美的世俗標準,便與幸福絕緣。
二戰讓不少美國婦女走出家庭,但社會讓她們參軍作工,全為輔佐男人勝利,主流價值仍認為女性的位置是家庭。戰後《灰姑娘》恰好可作為讓女性回歸傳統的宣傳,也是戰爭傷痛餘波的止痛藥,讓迪士尼度過破產危機。然而1959年《睡美人》就不再叫好叫座,大眾已不買單完美卻扁平的無趣角色。
迪士尼這三部經典反覆影響數個世代,也許成為「公主病」的元兇。傳統公主被貼上美麗、賢淑等空泛的形容詞,個人特質被模糊化,只等待被拯救,或許被部分女孩轉換成「只要溫柔美麗,男人什麼事都會為我做」的感情觀,但恰好相反,傳統公主意味女性得為男人做任何事,包括當個盡職的家庭婦女,才能獲得被男人保護的「賞賜」。

迪士尼早期作品透露了:在家打掃是盡女人本分。
終於,迪士尼開始有了女權意識
整整30年,迪士尼沒有任何一個以公主為主角的作品,這段期間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第二波女性主義正綻放,終於到1989年的《小美人魚》有了新突破,開始反抗父權。愛麗兒不再是被動的公主,反而主動追愛,但這項突破顯然慢了社會一步。1960至70年代女性高聲反對選美,批判其將女性變成沒有靈魂、為男性存在的性物件,拒絕女性被單一身體標準規範,然而愛麗兒犧牲嗓音、改變身形、拋棄原生家庭,還是委屈自己變成男人喜愛的樣子。

愛麗兒有著象徵勇敢的紅髮,主動追愛卻有些魯莽,為了成為人類、獲得雙腳而犧牲美麗嗓音。
隔兩年迪士尼有了顯著的進步。《美女與野獸》以小說《小婦人》為藍本,設計出獨立知性、喜愛閱讀的女主角貝兒,還擔任「拯救野獸(王子)」的角色,在女性運動洪流下,迪士尼女角終於合了時宜。此時女性不再是被動接受一個看似幸福、實則陌生的婚姻,而是擁有選擇權,貝兒即為自己選擇了一個不符合社會規範的丈夫。值得一提的是,《美女與野獸》是迪士尼首位獨立掛名的女性編劇琳達沃爾夫的精心安排,她有意創造一位「啟蒙女性主義」代表。儘管如此,迪士尼框架仍未去除,若貝兒不是美女、野獸不是王子,還會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嗎?

飾演《美女與野獸》真人版電影的影星艾瑪華森:「女性主義是給女性選擇權。」(圖片來源/IMDb)
其後《阿拉丁》(1992)、《風中奇緣》(1995)、《花木蘭》(1998)、《公主與青蛙》(2009)皆是非白人公主,或許與1980末至90初「美的民主化改革」有關,當時女性主張不同的身體、膚色、體重都可被認可為「美」。
《風中奇緣》著重在寶嘉康蒂捍衛者的形象,最後她為留守家鄉而忍淚目送愛人離開,承受自身選擇帶來的痛苦,無非是傳達女性自我意識重要的一幕。
《花木蘭》開始將重點擺在追尋自我,生在中國父權社會,木蘭是傳統婦道的反叛者。起初她將真實自我隱藏在胭脂下,周遭女性為她洗浴上妝,唱著「你會為我們帶來榮耀」(插曲《Honor To Us All》),說明女性為家族爭光只有嫁進富貴人家、作個好媳婦一途。木蘭最終選擇扮男裝從軍以證明自己,用「男人的方式」光宗耀祖,表現強烈的自主權,掙脫世俗的束縛。她也不再是受男性保護的客體,反而有能力保護自己、守護隊友與愛人。

《花木蘭》主題曲《Reflection》道盡木蘭在中國傳統下迷失自我的心聲。(圖片來源/迪士尼官方YouTube)
在《無敵破壞王2》前,迪士尼早已自嘲過一番,《冰雪奇緣》艾莎斥責安娜:「妳不能和剛見面的男人結婚!」想必打臉了眾多公主。過往的公主系列,男人往往是好人,但《冰雪奇緣》男主角成了反派,且愛情不再是主線,甚至可有可無。艾莎從恐懼到追尋自我,最後成為強大女性,這中間還不需要男性的認可或幫助,讓她成為迪士尼女權典範之一,甚至引起網友高喊:#GiveElsaAGirlfriend。

安娜與艾莎並非官方公主,但絕佳的票房使她們破例加入《無敵破壞王2》的公主聚會。(圖片來源/IMDb)
迪士尼2017年公布了「新公主準則」:關心他人、健康生活、不以貌取人、誠實、值得信賴、相信自己、是非分明、竭盡所能、待人忠誠、永不言棄,極力擺脫老派公主黑歷史。迪士尼的童話世界並非虛幻,反而和現實深深連結,能從女性角色察覺當代性別價值觀。如今迪士尼不再是荼毒少女的病原體,繼木蘭、艾莎及無拘無束的雲妮露後,勢必將創造更多女性模範。
延伸閱讀:
.新世代惡女力!壞妞幫Badass Grrrl Gang:Vegan與後女性主義之聲
.令人不安的女體攝影:「3cm」林永政看見女性隱形傷痛——壓抑與追求永無止境
.身為女人為什麼要小心一點?印度藝術家裸身捍衛女權
.11歲的娜歐米.瓦德勒—黑人女性的故事闡述者
.珍娜.傑克遜:「所有女人終於可以做自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