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7歲花滑王子羽生結弦19日拋出震撼彈,宣布「轉職業(プロ転向)」將從「業餘選手」身分退出競技賽事,轉戰「職業花滑運動員」。退出競技賽事除讓人震驚外,更讓人訝異的是,競技生涯中留下許多戰績、跳出人類史上首次4周半跳(4A)的羽生結弦,竟然不是「職業」花滑運動員。究竟花式滑冰界的「職業」與「業餘」有何不同呢?
日媒《日刊體育》19日特別報導了,花滑界術語中「業餘」與「職業」的差別。根據報導,「業餘(アマチュア、amateur)」指的是在國際滑冰總會(ISU)登記的各國滑冰聯盟選手,而與羽生結弦一樣成為「職業(プロ、professional)」選手的人,除職業與業餘混合進行的日本公開賽(Japan Open)外,奧運和世界滑冰錦標賽等大部分的競技賽事,都將無法出場。
報導也指出,事實上,從「業餘」轉向「職業」的選手,羽生結弦非先例,過去也有許多花滑選手在獲得奧運獎牌後,就馬上宣布「轉職業」,改以演出「滑冰秀」的表演費來維持生計。不過,現在已變成不論「業餘選手」或「職業選手」,都可藉參加「滑冰秀」來賺取表演費了。
另外一個不同點,在於「業餘選手」經常選用新賽季的表演曲目、熟悉的比賽曲目和表演滑使用的曲目,但「職業選手」則不同。「職業選手」具有可對一次表演,進行長時間累積練習的優勢。
根據《每日新聞》,過去「轉職業」後,想從「職業」再轉回「業餘」非常困難,不過現在規定已變得較寬鬆了。根據目前國際滑冰總會的規定,他們給予選手1次能從「職業」再轉回「業餘」的機會。
關於過去轉回「業餘」的例子,根據《日刊體育》報導,1992年取得阿爾貝維爾(Albertville)冬奧女子個人項目銀牌的伊藤綠,在同年宣布「轉職業」後,1995年又宣布回歸「業餘」。
2010年在溫哥華冬奧拿下男子個人項目銅牌的高橋大輔,也是在2014年宣布引退後,又於2018年宣布回歸現役選手身分。
花滑選手轉成「職業」,並不代表將失去原有的魅力或舞台。報導舉例,當前職業花滑選手中,如荒川靜香在獲得奧運冠軍,並於2006年宣布「轉職業」後,仍製作了滑冰秀「Friends on Ice」;另外,2010年溫哥華冬奧女單銀牌的淺田真央,也以團體委員長的身份,於2022年4月推出滑冰秀BEYOND,讓觀眾享受到與競技賽事截然不同的花滑魅力。
針對羽生結弦的「轉職業」,根據《體育日本》報導,荒川靜香身為同樣轉為職業花滑選手的前輩,她對於昨天羽生結弦的記者會,表示自己也曾對「業餘」與「職業」的界線糾結了16、17年,但她相信「對於羽生結弦來說,『戰場』絕對不是只有比賽競技場而已,即使場地改變了,但在世界的表演場合,他也將持續精進花滑」。
根據《每日新聞》報導,官房長官松野博一也於20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羽生結弦長期作為世界頂尖而活躍,為體育界做出了巨大貢獻。對於迄今為止取得的成功,我表示由衷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