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中港澳 國際焦點-美洲 國際焦點-亞太

拜習會難有突破為何還要辦?專家:至少讓美中關係停止惡化

  • 更新2022/11/14 13:02
  • 發布2022/11/14 12:35
  • 作者/ 林宜萱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11/14)將在印尼峇里島會面。白宮已經提早滅火,強調這次會晤不代表美中關係會有突破;不少專家也同意這個說法。既然沒能改變什麼,為什麼還要勞師動眾?專家指出,這是為了讓雙方關係先穩定下來,避免狀況惡化到失控。

圖片
拜登13日晚間抵印尼峇里島,14日將與習近平會面。路透社

美國之音報導,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跨大西洋資深研究員馬安洲(Andrew Small)表示,拜習會是使美中關係穩定下來的一個嘗試,「我認為雙方都同意,為兩國關係設定一個下限,對狀況是有幫助的。因為兩國關係下滑得太快、太難預測,且有太多互相推波助瀾的動態」,而這個狀態必須停止,尤其是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後所發生的一切。

馬安洲認為,美中都關切要如何處理台海議題、以及發生直接衝突的風險,希望能謹慎控管美中關係,將「某些風險」降到最低,才催生了這次會談,「這種非常罕見的直接面對面,確實提供了一種機會,以確定優先要務、了解對方關心的議題、提供一定保證,也許至少可以穩定持續下滑的關係,雙方都受益」。

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日前曾指出拜習會的重要性:「在引導與管控這種重要雙邊關係上,領導人之間的溝通是無可取代的」。

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前主任波拉克(Jonathan Pollack)則表示,美中雙方若完全不往來,將對未來產生非常負面的後果,「你會希望所有大國都克制自己的行動,看到自己利益受到威脅時進行溝通」,盡一切努力抑制風險。

布魯金斯學會的中國中心研究員金沛雅(Patricia Kim)則預期,美中領導人會利用這次晤談,把各自最關切的問題都提出來,「對美國而言,最近幾個月的首要事務是警告中國不要幫助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對中國來說,是反對美國的台灣政策」,關稅或其他問題可能也會在討論清單上。

留言